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好夏季战役补齐五个短板 壤塘篇

阿坝日报 2017-08-21 09:06 大字

桑木周耿士姐

记者周旺波陈勇强王和斌

一个个“因”中结硕果

·贾启龙杨骁·

因地制宜地实施“易地搬迁+居家环境改善”,因村施策地实行“联户牧场+新型种植业”,因人而异地实践“文化扶贫+技能学习”……壤塘夏季攻坚战以一个个鲜明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对症下药,为年内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用真心、动真情、想真招; 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以硬举措完成硬任务,需要的是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的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壤塘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些都强调要注重成因分析。正因为此,从今年来,全县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系在心上、抓在手上,探索了许多务实管用、具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扶贫模式。让我们正确对待“因”的问题,要看到“因”是重托、是信任,“因”也是改变、是奉献,既然“因”下来,就要“因”出境界、“因”出干劲、“因”下好作风和好口碑。

住上好房子,牧民乐开花;产业发展鼓了群众腰包;精神富足激发脱贫新动力……有好因自然有好果。脱贫攻坚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降格以求,更不能被脱贫、假脱贫。只有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坚持以群众满意为追求目标和评判标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群众声音

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觉囊唐卡传习所学员波穷

“在这里,不仅能够学习我喜欢的唐卡绘画,学成后还能通过唐卡绘画技能为家里增加收入。现在我也明白了,唐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现在也是在为传承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前几天放假,我把自己画的唐卡作品拿回家给阿妈看,她可高兴了,叫我继续努力。”波穷说起学习唐卡绘画的经历乐开了花。

波穷家住中壤塘镇伊根门多村,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因缺技术、缺劳动力,他们母女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驻村工作组结合她们家实际,让波穷到唐卡传习所学习绘画技艺。凭借着对唐卡的热爱,几年来,波穷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目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唐卡绘画技能,不久后就可以从事简单的藏饰建筑上色及绘画工作了。

生态护林员山多尼玛

“很多年前,我们都靠木材为生,破坏了生态。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生态。现在我是一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有3600元左右的补助,在家门口就有了收入。如今,我们也能做到‘不砍树就致富、不出山也脱贫\’。”蒲西乡小伊里村贫困户山多尼玛自当上护林员后,每周都会进山巡查。护林员的工作让他成为了当地的“生态守护者”。

壤塘县有林地面积32943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9%,森林资源丰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今年年初,壤塘县结合全县森林资源分布和贫困人口分布现状,按照贫困户申报、乡(镇)审核、张榜公示、签订聘用协议等程序,选聘了1491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开展管护工作,根据护林范围大小,每人每年将获得3600元左右的财政补助。

脱贫看变

群众生活一天一个样

中壤塘镇查托村党支部书记达特

“我当了多年的村干部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成就感。村上有了集体经济联户牧场,贫困户、村集体都能获得分红。村里的贫困户中,45户易地搬迁户在镇中心安了家,37户享受了居家环境改善政策。现在村民们更加信任村干部了,村上组织开会、活动等,“人人参与”的氛围更浓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政策不仅让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也让全村人更加和睦友好了。”

上杜柯乡日科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杨晓庆

“贫困户蒙青一家以前居住环境杂乱,人畜混居,大人小孩挤在一起睡地铺。如今,通过居家环境改善,家里变得干净舒适、焕然一新,连他儿子班德都有了自己的卧室和床铺。从杂乱无章到整齐划一,他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生活状态也更加积极向上了。这就是我看到的贫困户最大的变化。”

日科村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贫困程度较深。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让“脏、乱、差”成了常态,严重制约着环境卫生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为彻底改变日科村牧民居家环境差的现状,在州烟草公司的支持下,壤塘县为日科村6户贫困户、44户非贫困户实施了居家环境改善计划,为10户无房户实施新建房屋计划。

一线传真

易地搬迁安新居

8月1日,记者来到壤塘县蒲西乡斯跃武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上,探访泽尔丹一家人搬进新房里的生活。

泽尔丹今年55岁,一家7口人,世代居住在高半山。得益于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们从高半山搬迁到了安置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以前住在山上,交通不便,看病很麻烦,孩子上学远也是个大问题。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泽尔丹说起搬迁后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

经过层层审核落实,斯跃武村易地搬迁项目顺利实施,泽尔丹家150平方米的新房建起来了,政府补助了10.5万元,经过装修后,他们一家很快搬进了新家。

“如今搬到这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子女们外出务工也更加方便了。今年,我还参加了乡上的厨师培训,我准备开个‘农家乐\’,相信收入会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住进新房的泽尔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目前,斯跃武村已有9户村民像泽尔丹一样喜迁新居,住上了好房子。

易地搬迁让群众挪了穷窝,如何让他们解穷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壤塘县注重群众搬迁的后续发展,在帮助贫困群众从高半山、偏远牧区搬迁到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安置点的同时,提升易地搬迁农牧民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今年以来,壤塘县对搬迁农牧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就业技能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等,提高搬迁农牧民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目前,村里通过集体产业发展、务工技能培训等措施,为搬迁农牧民提供了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斯跃武村支部书记江木滚告诉记者。

据了解,壤塘县围绕农牧民脱贫增收为目标,实施了中壤塘镇伊根门多村、查托村和吾依乡西西村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引导高半山、远牧地区的农牧民开展易地搬迁。2016年至今年6月,全县已完成易地搬迁239户926人,其中,整村搬迁99户479人。

蹲点日记

“第一书记”尼玛俄热的一天

7月31日,星期一。壤塘县尕多乡求塘村“第一书记”尼玛俄热早早就起床了。和往常一样,他当天要下村开展工作。

“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求塘村热不卡蔬菜基地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了解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的工资收入等。”尼玛俄热刚到村里就一头扎进蔬菜基地。他一边查看莴笋、小白菜的长势,一边跟蔬菜合作社承包户余忠亮进行交流,询问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务工学技等情况。

求塘村热不卡蔬菜基地流转村民土地198亩,每亩地每年450元的租金,涉及贫困户11户26人。这些贫困户轮流在基地里务工,每天工资85元。“农民成了‘老板\’,除了租金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有工资收入。眼看着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离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不远了。”尼玛俄热和驻村工作组的努力换来了村民们生活的喜人变化。

眼下正是蔬菜丰收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村里还有几户困难家庭因缺劳动力需要帮助?村集体经济的牧场产业发展怎么样了?居家环境改善工程进展情况如何?……”从蔬菜基地出来,尼玛俄热来到村委会活动室,和村“两委”干部商议群众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

到了中午,尼玛俄热顾不上休息,又来到贫困户郎波家中了解情况。“你的小孙子户口问题解决后,上学没问题了,开学一定要早点去报名。你老母亲最近身体怎么样?”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牵动着他的心,每一户、每一人他都不曾遗漏。

“我们村的畜牧产业发展快一年了,目前成效还不错。今年新购的牦牛长势如何?近期畜牧养殖有没有什么新情况?年底牦牛出栏对接市场还有什么需求?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忙联系销路,你们不要担心。”下午,尼玛俄热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召集参与畜牧养殖产业的10户养殖大户,在村委会办公室进行商讨,找准问题靶向,精准制定解决措施。

“村里闲置土地复垦开始施工了,尼玛书记你赶快到现场来看一看。”“我们家的牦牛最近长得较慢,是不是生病了?尼玛书记快帮忙联系农技员来看看吧。”……这短暂而忙碌的一天,村里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尼玛俄热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驻村两年来,村民们已把尼玛俄热当成了自家人,大事小事都来找他。“现在,我已经是求塘村的一员。为村民们多做点事,巩固提升村里的脱贫成果,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太阳已经下山了,他才慢慢离开村子。

新闻推荐

壤塘南莫且湿地生态旅游壤巴拉节8月17日举行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庄媛)近日,记者从壤塘县获悉,2017首届四川湿地生态旅游节暨壤塘南莫且湿地生态旅游·壤巴拉节将于8月17日-18日在高原湿地壤塘南莫且开幕。本次活动由省林业厅、阿坝州人民政府联...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