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子美了生活好了——壤塘县宗科乡加斯满村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见闻

阿坝日报 2016-05-27 13:49 大字

■实习记者哈斯满肖玄记者杨刚

“道路硬化了,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寨子打造好后,以后到村里旅游的人将越来越多。”

“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了。”

……

5月19日,在壤塘县宗科乡加斯满村,坐在院坝里晒太阳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村里的“大喜事”。

近年来,沐浴着州、县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团结新村建设的惠民政策,宗科乡加斯满村牢牢抓住发展契机,主动作为,在通向“幸福家园”的道路上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新村新设施让观者动心居者舒心

乘着朝阳,汽车行驶在宗科乡加斯满村新修的硬化路上,平整的道路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一丝颠簸,农用汽车和拖拉机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司机们脸上挂满了笑容。

“过去我们这里都是泥巴路,摩托车一过就是一阵灰,下雨天就更别提了,有时候不小心还会滑倒。你看现在,村里都是水泥路了。道路硬化以后,就是下再大的雨,在村里走上几圈,脚上也没半点泥。”回忆起原来的路况,村党支部书记占灯有太多的感慨,他向记者介绍,由于路况不好,村民出行十分不方便。

变化的不止是公路。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风貌改造、敞亮的太阳能路灯建设、舒适的文化休闲广场正在修建……

“现在不仅村庄变漂亮了,我们的居住条件也变好了。不仅改厕、改厨、改圈,还安装了太阳能和自来水引水管道。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如此幸福的好日子。”看着眼前越变越美的村庄,村民柔扎不禁连连感叹。

如今,加斯满村从外观风貌到内部装饰、从过道到屋顶、从房前到屋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精神面貌更加振奋,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生活质量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其中,申报两项补助资金500万元,县级自筹资金500万元。资金用于村主干道硬化、实现房屋提升改造293户,修建安全饮水池4座、2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个,新建太阳能路灯120盏、民族团结新村标识牌1个,修建垃圾池7个。

项目投资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子更美了。

新村兴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农业增效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不断发展的产业,为助民增收筑牢基础。

走进加斯满高原特色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基地里的莴笋渐渐破土出苗,“今年合作社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承包了我家的10亩地,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打工的岗位,每天可以挣80元的工资。”谈及如此,正蹲在地里除草的村民严木参喜滋滋地说道。

据合作社负责人孙科介绍,目前该合作社从村里的根扎和石波两个小组,租赁了400亩土地用于反季节蔬菜莴笋种植。

“以前以种植青稞、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还要靠天吃饭,更别说增收致富了。”村党支部书记占灯无奈地说。如今,农村公路修好了,为加斯满村经济发展打通了关键脉络,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希望。

一边是种植业的不断进步,一边旅游业初具雏形。加斯满村利用该县大力开发旅游的契机,大力打造加斯满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日斯满巴碉房,通过传统民居民俗、优美风光、自然资源、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以藏家乐、餐饮、观光为主的旅游经济。

“现在路好了,到日斯满巴碉房观光游玩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去年,乡党委、政府帮助我家改厨改厕、配备室内家具,提升了我们的旅游接待能力。”村民泽让王青告诉记者,像他一样民居接待的已有23户,大家都对村里的旅游发展充满了信心。

随后,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民格特家,刚一跨进门,就远远看见他正在石板上不停地摆动着手里的画笔,“昨天刚去乡上举办的石刻培训班学习,闲下来正好练习一下画图技巧。”格特高兴地说道,随着村里打造乡村旅游,必然会带动旅游副产品的销售,只要掌握一门致富技术,日子一定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村子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齐全,产业越来越兴旺,致富越来越有门路。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全力奔小康的道路上,这座川西北高原新村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壤塘县扶持残疾人就业走笔

编者按: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既是保障基本民生、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要求,也是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体现。为破解辖区残疾人就业创业难题,壤塘县积极探索,努力寻找实...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