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出土100多件南朝佛造像

四川日报 2014-12-16 11:3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吴晓铃)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下同仁路原成都水表厂意外发掘出100多件精美佛造像,年代大多为南朝时期,是成都近年首次出土如此大规模的南朝佛造像。由于历史上南朝时期的佛造像存世实物极少,因而这批佛造像弥足珍贵。

今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原成都水表厂厂区空地进行例行发掘。11月中旬,当工作人员对全部厂区展开考古,在一个编号为H3的灰坑里发现了上百件石刻佛像。另一座灰坑中,则埋藏了大量唐朝时期的罗汉头像。

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易立介绍,这些石刻佛像包括单体佛、菩萨、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组合造像。虽然大多残破,但仍能看出造型的精美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尤其是一件背屏式造像,刻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发愿文的题记。另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国内极为罕见。”这些造像均为红砂石质地,个别造像还有贴金。

成都市中心为何会出土如此大量的佛造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佛教考古的张雪芬介绍,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十分盛行。南朝最富庶的地方就是首都建康 (今南京)和四川成都,经济的发达,让成都的佛教文化也相当兴盛。此次在下同仁路发现大量佛造像,说明这里曾经有过规模宏大的寺院。

然而,与北朝云冈石窟等佛造像的丰富遗存相比,如今存世的南朝造像实物资料极为稀少。张雪芬说,也许是建康地区的佛教形态以金铜像或壁画的形式存在,只是战乱中没保存下来,或者还未被今人发现。而四川最近几十年,考古人员陆续在成都西安路、商业街、宽巷子以及新都新繁、茂县等地发现过南朝佛造像,数量大约七八十件。

不过张雪芬说,此前的造像出土缺少科学考古发掘的依据,而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南朝题记的石刻,还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层位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南朝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新闻推荐

茂县:从旅游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裂变

一季度是传统的旅游淡季。然而,今年一季度,作为九环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茂县旅游再度升温,共接待游客41.73万人次,同比增长41.13%;实现旅游收入33307.34万元,同比增长49%。逆势增长的背后,是茂县县委、县政...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