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米长卷 尽揽北川羌山风光
□张登军 本报记者 简霞 王向华
绵阳画家刘贤福的长卷山水画《禹里羌山郁秀图》近日出版。该书展开后长达9米,而实际的画卷长为16.2米、高0.48米,画幅厚重苍润,整卷都是对北川羌寨、村落小镇的生动描绘,羌族风土人情尽收卷底。堪称北川山水风物的“清明上河图”。
写生创作 十六年不断羌山情
前不久,16米长卷《禹里羌山郁秀图》在绵阳美术馆刘贤福山水画展中首次亮相,引来众多观者。在展览现场,一位观者称,看过《禹里羌山郁秀图》,相当于“不出门就把北川游了个遍”。《禹里羌山郁秀图》几乎囊括了北川境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文景点。以北川片口牦牛山为起点,将小寨子沟、禹穴沟、禹里乡场镇、唐家山堰塞湖、药王谷和九皇山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随后经通口到北川石椅羌寨、吉娜羌寨、永安镇鹰嘴崖,最后落笔北川新县城,以新貌和建设的场景,展示新北川的美丽与生机。
刘贤福透露,关注羌山,他坚持了16个年头。
今年72岁的刘贤福,早年从事油画绘画。1998年申请退职后到成都进修,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创作,并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方向。
2000年冬天,从成都进修归来的刘贤福与画友相约到茂县写生,这是他第一次走进羌山。“早晨的阳光下,古寨给人以特别的感觉。”也正因为这个特别的感觉,此后他又3次到这个寨子,也将附近最有特色的羌寨走了个遍。“北川就有不少羌寨,你为何要舍近求远?”2004年夏天,刘贤福准备再去茂县,一位画友建议他到绵阳的北川、平武去看看。当年9月,他第一次走进北川,从老北川到陈家坝,再至桂溪、甘溪。一周时间,写生稿画了厚厚一本。
从那以后,刘贤福一有空就会去北川。10多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布北川羌乡最有特色的羌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又多次进入北川,用画笔记录重建的场景。到现在,他有关北川的写生速写簿超过20本。
激情创作 两年绘出“羌山图”
几年重建,震后北川羌山依然新美如画,适逢绵阳市文联提出“绵阳画家画绵阳”的创作思路,激发了刘贤福的创作豪情,他又先后多次到北川羌山写生。
多年的积累,震前与震后对比,让刘贤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山水画的方式,将震后北川人民的勤劳智慧和重建生机,通过一幅长卷体现出来。2012年底动笔,仅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禹里羌山郁秀图》的草图勾勒。
“山水画只是一种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再现。笔墨是作品的灵魂,只有笔精墨妙,才能表现出艺术之美。”草图完成后,刘贤福坚持自己多年养成的“上午画两小时,其余时间休息,晚上从不作画”的习惯开始墨稿创作,到2014年底完成了长卷《禹里羌山郁秀图》。他总觉得第一稿似有遗憾,遂在2015年进行第二稿创作。与第一稿创作时的激情相比,第二稿创作明显冷静,反而觉得拘谨,他最终选择了第一稿作为定稿。
绵阳市文联副主席杨荣宏评价,整个作品气韵生动、气势贯通、生机勃勃,展现了震前、震后北川的山魂水魄,既是一曲委婉、含蓄、深沉、壮美的北川颂歌,又是一曲北川人民不屈意志和顽强生命力的深情赞歌。《禹里羌山郁秀图》一亮相就赢得好评不断,更激发了他的斗志。他透露,今后还将以白马山寨、蜀道翠云廊为素材,创作《白马山寨秋韵图》长卷和《蜀道翠云廊》长卷,还计划以成都为起点重走古蜀道,创作长卷《蜀道图》。
新闻推荐
围绕脱贫攻坚,重点突出“四大片区”,未来五年,四川省将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800万亩,高效节水农田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0万亩。这是12月10日记者从在阿坝州茂县举行的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