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阿坝 百姓支援粮食2000万斤
路业康老人在自己经营的民宿里接受采访。
红军长征途经四川阿坝时,当地藏、羌等各族人民积极支援红军,捐出粮食和牲畜等,为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对此,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形象地称之为“牦牛革命”。毛主席说,红军拿走番(藏)民的粮食,是欠下的唯一“外债”。
7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四川行采访团,来到当年红军曾经过的阿坝州马尔康市卓克基镇。
卓克基镇角股山下,梭磨河、纳足河的河水静静流淌。80多年前红军经过这里的故事,恰似这绵绵河水代代相传。今年76岁的路业康老人,也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
“红军长征经过我们这里的时候,我的父母只有30多岁。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只听说是汉族人的部队要来。我们本地的土司就对老百姓说,不要让红军从这儿经过,到梦笔山去守关卡。”路业康说。
梦笔山,海拔4000多米,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路业康听以前的老人们说,当时,红军的一名向导拄着拐杖攀上梦笔山,带来一封信,并表达了红军借道的意愿,但他却牺牲在一个头人的枪下。“听到枪响,红军冲了上来,土司的人只能连滚带爬逃下山。”土司逃跑后,因当时地里的粮食即将成熟,一部分老百姓选择了留下来。“红军还帮老百姓收粮食、背水。”路业康说。
到达卓克基后,苏维埃政权随之成立。随着有关政策的宣传,红军与当地百姓逐渐建立了信任。几乎每一户家里都住得有红军。
红军长征共在阿坝过境、留驻16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当地老百姓共支援红军粮食2000多万斤、各类牲畜20多万头。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是红军拿了番(藏)民的粮食而欠的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番(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
“欠债”的故事,路业康后来也听说了。“现在国家富裕起来了,医保等各项好政策我说都说不过来,修路等基础建设我们也没有花一分钱。”
角股山的半山腰上,五层高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及其碉楼依然耸立,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下的西索村里,路业康经营着民宿,只不过他不再像父亲那样忍受土司的盘剥,一年有着可观的收入。如今,老人精神矍铄、步伐矫健。他笑言,现在的生活比土司还好,“债务”早就还清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攀陈远扬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编者按:“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第二站来到北上驿站马尔康市。在梭磨河畔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区,听讲解员...
马尔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尔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