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康养城 奋发崛起正当时 马尔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阿坝日报 2019-07-26 10:00 大字

■记者 杨骁

房屋街道别具特色、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民族文化流光溢彩、百姓生活和谐幸福……在改革发展春风的吹拂下,一代又一代各族儿女奋发图强、接续拼搏,把马尔康这片“火苗旺盛”的土地,这颗镶嵌在川西北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建设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之城。

作为阿坝州州府驻地和全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马尔康市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市域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谱写了民族和睦、经济发展、生活和美、社会和谐的崭新篇章,在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绚丽多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交通网络全面升级——

吹响交通建设集结号,通衢大道遍城乡

没有一寸公路,仅有盘旋于崇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通——这是解放前马尔康市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

“以前,从马尔康到成都需要两三天,还要翻越海拔4200米的鹧鸪山,山高路险,特别是冬季大雪封山,安全得不到保障。2004年,全长4448米的鹧鸪山隧道建成通车,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如今,汶马高速公路已分段通车,出州更方便了。”马尔康市民纷纷点赞交通建设带来的幸福变迁。

今年74岁的日部乡色江村老村委会主任嘎松木滚回忆说,以前去日部乡办事,早上天不亮就出发,背着干粮或要售卖的农产品,翻越3000多米的高山,天黑才能到达,从村里到马尔康县城就更远了。“现在好了,交通便利了,从村里出发半小时就可以到乡上,当天就可以到马尔康城里。”嘎松木滚高兴地说。

据介绍,马尔康市公路通车里程从1978年的426公里增长到如今的1305公里,全市14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05个村100%通达,道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交通状况全面改善。

木尔宗乡腾古村平均海拔3500米,距乡镇府20公里,距马尔康市区87公里。“过去,这里的优质虫草‘养在深山人未识’。如今,腾古村路通了,网络全覆盖,乡上有了电商服务站,我们在网上就可以卖虫草,收入比以前高多了。”腾古村村民见证了路“痛”到路“通”的变迁,乐享交通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

据马尔康市市长窦孝解介绍,2019年是马尔康市交通重大项目全面开花、集中建设之年,今年谋划实施的交通项目聚焦民生痛点和发展痛点,战线最长、项目遍布全境,在建和开工项目量创历史之最,单个项目投资额创历史新高。2019年,该市总投资131.49亿元,谋划实施11个重大交通项目,路线总长474.399公里,年度计划投资8.42亿元。

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立为民之制度,兴利民之举措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就在哪里。

梭磨河防洪堤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旧城改造安置房顺利建成;双江口电站建设稳步推进;白湾乡温古村50多道弯的通村路建成;松岗500KV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捷报频传,一个个项目高效推进、顺利完工,为马尔康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我们住上了好房子,看病不再难,孩子上学很方便,出行也很方便。”说起现在生产生活的变化,脚木足乡蒲市口村脱贫户兰卡木初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马尔康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根、医疗卫生作为民生之依、就业创业作为民生之本、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公共服务作为民生之需,始终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宗旨,坚持民生优先。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7年,马尔康市完成了四川省马尔康中学和马尔康市中学两校教育资源整合。2018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62所,在校学生共11843人。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2018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4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87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182人。

——社会保障全面巩固。2018年末,辖区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19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95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65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55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947人。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对城镇、农村困难户、残疾人实施救助,向老党员、农村老干部发放生活补助。

……

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民生红利全民共享。近年来,马尔康市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锁定民生“七难”问题,105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行走在马尔康城乡,发展成果写在群众的笑脸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就是一幅写实的民生画卷。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齐头并进

“看,这就是那个网红打卡点,我们也来拍个视频吧。”7月13日,位于马尔康市松岗镇的柯盘天街又迎来了一批游客。 逛完天街,拍了视频和照片,购买了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后,游客们来到天街的餐厅,中餐、西餐、藏餐等特色美食抓住“老饕”们挑剔的味蕾。

从山脚沿着石阶上行,浓浓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走近天街,传统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站在碉楼广场极目远眺,高原河谷的景色尽收眼底——近处是嘉绒民居建筑群,散发出独特的民族气息;远处是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的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静静地矗立在历史长河中。

今年5月1日,柯盘天街正式开门迎客。目前,马尔康市松岗古碉群文化旅游区正在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核心区在松岗柯盘天街、直波村,外围延伸东至松岗镇移民新村,西至大藏文化旅游区旅游环线,南至莫斯都,北至松岗梁子。

如今,旅游业成为马尔康市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红军长征纪念馆、卓克基商业街、梭磨嘉绒驿站等旅游设施顺利建成,松岗直波碉群、柯盘天街等旅游设施得到改造,卓克基土司官寨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零的突破”。

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特色景区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农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备受游客和省内外消费者青睐。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住的是高级圈舍。”马尔康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藏香猪日常生活够“奢侈”,与这种“奢侈”相匹配的是它们的价值。合作社负责人饶锐告诉记者,藏香猪肉及相关产品主要销售到北京、上海、香港、黑龙江等地,每斤藏香猪肉平均售价70元左右,仍然供不应求。

马尔康是阿坝中蜂养殖核心区,拥有阿坝中蜂国家级保种场,产出的高品质蜂蜜不仅赢得了市场,更让蜂农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不少贫困户依靠中蜂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当前,马尔康市蔬菜种植、中藏药种植、生猪养殖、中蜂扩繁等特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阿坝蜂蜜”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尔康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迈出铿锵的步伐。

据记载,1954年,马尔康财政收入仅2.3万元;2018年,该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28.69亿元。数据写入发展“成绩单”,产业升级开出“幸福花”。

不忘初心齐奋进,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上,马尔康市抢抓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时期,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州“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奋力推进“一城一市三地”建设,凝心聚力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

新闻推荐

资阳市雁江区卫计监督执法大队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近日,资阳市雁江区卫生和计划监督执法大队党支部12人,分2批赴马尔康、红原、小...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