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个镜头管窥马尔康依法治县

阿坝日报 2014-07-04 14:53 大字

■实习记者 颜天杰 记者 杨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信做人,依法办事”……行走在马尔康,一幅幅通俗易懂的法律宣传横幅遍布大街小巷。

如何创新推进“依法治州”、“依法治县”进程?马尔康真抓实干,坚持把法律“七进”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规范、有序地反映自身的诉求。一场场法律宣讲深得人心,一次次人民调解温暖民心,让法律春风吹遍社会每一个角落,为实现藏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三个现场故事,提供了管窥马尔康县依法治县实践的三个独特“切片”。

镜头一:村规民约,用身边“法”解决身边事

2月28日,在马尔康马江社区调解委员会工作室内,一场调解工作正在进行,现场不时充满“火药味”。县修建队砍柴社住房修建于三十多年前,因早年间设计落后,生活用水排污和厕所排水系统是分开的,且排污能力有限。由于少数住户私自在家中改建厕所,导致生活用水排污沟有了厕所垃圾,经常堵塞底层下水道。原本每年一次排水沟和化粪池的清理,现在因为频繁清理产生的疏通费用没人承担。

今年3月,由于再一次疏通产生的费用,邻里之间关系进一步恶化。私建厕所的住户认为疏通费用应由大家平摊,而没改建的则认为这样不公平,应该由私建厕所的住户负责。社区干部得知情况后,让双方来社区面对面调解。马江社区的调解员斯满特作为调解方,一边耐心地疏导,一边给大家“敲警钟”:“有麻烦事就来村上,我们要按法律政策,按村规民约,该咋解决就咋解决。”

经过调解,所有住户均在调解记录上签字和解,并达成协议,凡是下水道排水沟因粪便和厕所垃圾堵塞产生的疏通费用,均由私设厕所的住户负责。

镜头二:阳光法治,让社区居民知法懂法

同样认理、服气的还有该社区的居民补某某和杨某某。多年前,县建职工补某某分得单位改建房一间(面积为19.60平方米),由于当时未能办理房屋产权证,便口头协议以2000多元的价格卖给侄儿子杨某某。近年来,由于房价的不断攀升以及房屋产权证的办理,补某某感觉自己吃了亏,于是便要求杨某某把房屋还回来,杨某某自然不愿意。

补某某认为现在房产证上还是自己的名字,坚决不退让;而杨某某认为当时是付了钱的,房子就应该是自己的。于是双方在今年的3月3日向社区申请调解。经过社区调解员多次劝解,单独找双方谈话,终于达成协议。补某某在4月30日之前支付杨某某5万元,作为违约金,房屋就归其所有,以后双方不得就此事对对方发表恶意言论。

镜头三:快乐学法,普法宣传进校园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书本知识及一些法律知识,筑牢思想防线,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实现你们的理想。”马尔康县司法局负责人于5月8日下午深入到马尔康县二中,为初一的同学讲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就什么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依法维护青少年自身合法权益及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内容作了生动地讲解,列举了近年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一些校园突发案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掌握应急事件处置基本技能。

目前,在马尔康的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普法新高潮。同学们通过法制学习了解法律常识,培养了法治观念。“接受了法治教育后,我会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法律进学校”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法,更让他们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促进校园的平安、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法治新风拂面来,法治花儿遍地开。”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人们所向往和追求。该县正协力同心,共同致力于推进法治建设,深入细致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工作,逐步形成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致力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公平正义、和谐安定的法治马尔康。

新闻推荐

年第期总第期民声建议小金县美兴镇新街村村民刘某某来

(2014年第24期总第148期)民声·建议小金县美兴镇新街村村民刘某某来信反映:我是小金县美兴镇新街村村民,来信主要是想反映一下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之前,为了这些问题,我曾多次找过有关部门,...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