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筹边楼 壮压西川四十州

宜宾晚报 2018-08-02 15:30 大字

如果要领略“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苍凉的意境,地处杂谷脑河与孟屯河交汇处的薛城古镇一定会作出确切的诠释。它坐落在熊耳山与笔架山之间一个狭长的坡地之上,险山环抱,孤城独守,扼控自逶迤群山里蜿蜒而来的川藏茶马古道必经的隘口,是唐朝名副其实的边塞重镇。

万古良相镇此楼

筹边楼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位于原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巨石之上,雄伟壮观。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四角飞檐,青瓦红柱,恰似一颗焕发异彩的明珠镶嵌在危崖之巅。

当年,唐蕃对峙,边境战事频仍。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在薛城古镇修建了“筹边楼”。 这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和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筹边楼作为纯粹的军事要塞,而是将此楼辟为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的交际场所。

筹边楼上莺歌燕舞,筹边楼下厉兵秣马。在这一时期,李德裕组建军民一体的“雄关子弟”,积极改善粮草供应方式,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边疆卫戍格局,从而成功地西拒吐蕃,南拒南诏。

在这蛮荒之地,光彩夺目的筹边楼,以它的威严和雄伟,弘扬着唐朝的国威,布撒着不要战争、渴望和平的人性光辉。因此,在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近三年时间,不但薛城周边没有硝烟战火,整个川西也平安无事。此后,李德裕在唐文宗时期两度为相,因政绩卓著,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

薛涛题诗天下闻

大和六年十一月,李德裕奉调离蜀,唐蕃之间随即冲突又起。此时,一位真正令筹边楼声名远扬的人物,心怀对李德裕的景仰,忧虑着动荡的边境,思绪万千地登上了此楼。她,便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薛涛登筹边楼,不仅仅是瞻仰凭吊。但谁也不会想到,恐怕连薛涛本人也事先想不到,一首气势之大、境界之高、寓意之深的七言绝句,竟从扶栏临风的她的口中吟诵而出:“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平临云鸟八窗秋”言筹边楼之崇高,四望天高云淡;“壮压西川四十州”点明筹边楼据西川形胜之地和李德裕建楼的用意。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由于将军们眼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受到战争的威胁。

楼不在高,有诗则名,筹边楼也因此名扬天下。

见证战争与和平

筹边楼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楼内中部的4根立柱隔成一神龛,神龛上嵌有介绍李德裕生平事迹的木制牌匾,给人以肃穆之感。楼外东南两面建有半圈栏杆,栏杆柱顶为须弥座上托莲花瓣。

二楼高3.60米,有绕楼一周的栏杆,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在厅内,有李德裕伏案筹划军政事宜的雕塑,一副殚精竭虑之态;雕塑上方悬一匾牌,匾牌上“国强民安”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的故事,如商讨军事、协商政务、勘察地形、操练士兵等,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见证着筹边楼的荣耀和沧桑。

伫立厅外,凭栏眺望,山坡上树林里隐隐可见羌寨碉楼,杂谷脑河里的雪水泛着清亮波光。环顾四方,青山如黛,放眼天边,雪山皑皑。当年李德裕在此凭栏,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分弓了,看剑罢,倚栏时。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

据薛城民俗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如今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筹边楼,曾毁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一场罕见的大洪灾,现存的筹边楼是清乾隆年间修建,距今已有两百多年。2005年,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投入资金27万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保证安全”的原则,对筹边楼进行了保护性修复。2008年汶川大地震,此楼部分受损,当地政府又及时进行了维修。如今,筹边楼已成为阿坝州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中的一处靓丽景观。

熊耳山下,杂谷脑河畔,早已不见旌旗狼烟和刀光剑影。筹边楼,便是战争与和平的见证者。

新闻推荐

第二届台湾传媒大学生实习交流活动结营 收获四川美好印象

本报讯(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邓童童)7月14日下午,由国务院台办新闻局指导,四川省台办、川报新媒体中心和台湾旺报社共同主...

理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理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