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台,我唱主角” ——理县群众文化建设走笔
■记者 周严国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环绕的音响,一方简陋的舞台依旧能被“搅”得欢天喜地;不是名家的作品,没有精美的装裱,民间“小人物”亦能自娱自乐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不用走进高雅的剧院,在街头广场就时常能“邂逅”接地气的演出……回眸理县近年来的群众文化建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快乐的草根、一派红火的场景。
。今年新年伊始,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见诸报端:近年来,理县切实加大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深度挖掘藏羌本土民族文化,广泛开展各种形式文艺创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民间文艺团队的成长,截至目前,在全县四万六千多人口中,分布在藏羌村寨的各种文艺表演团队就多达200多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就有65个。
为民亲民——
铸就品牌提实力
近年来,理县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规划引领。2007年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县意见。同年,成立理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文化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理县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13个乡镇、81个行政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和公共阅报栏,实现了村级书屋的全覆盖。安装了健身器材,村寨老人小孩在空闲之时就可以前去锻炼身体;乡镇文化站配套了专门的电脑、照相机、DV摄像机等办公用品和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和文化站工作人员的配备,促进了藏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广场成为理县的一道靓丽风景。行走在每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上,总能听到优美的音乐,看到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的人们。“看电影可以去文化站的远程活动室,跳藏羌锅庄可以去红叶广场,过年过节可以去文体中心广场。”谈起当地文化广场的功能,理县群众总能说出不同。
截至目前,理县13个乡镇和81个村都建成了乡、村文化站,还建起了羌年传习所、博巴森根传习所,民俗博物馆,释比文化广场等文化传习基地。近年来,以桃坪、甘堡、县城、米亚罗特色文化广场为核心,积极将文化广场打造成为群众休闲文化娱乐的重要阵地。文化广场的发展,也让理县群众文化从单一的跳锅庄舞发展成为多元的群众文化表演地。
惠民安民——
大众参与显魅力
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是生活繁衍于高半山的古羌族祈祷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夬儒节。理县羌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举办神秘的祭祀活动,展示羌族民间文化与风情。
伴随着高原明媚的阳光,各村寨的羌族民众身着传统民族服装,汇聚到理县蒲溪乡山谷中的祭台旁:男子白袍绣花黑褂花布鞋,黑白布巾绑头,捆了绑腿;女子也是一身深色绣花的布裙,裹了绣花头巾,装扮一新。
上午十时,“咚咚”的羊皮鼓敲响,羌民们在“释比”的带领下烧起香、柏枝、蜡、纸钱,向天神、山神、水神敬上美酒,宰牛杀羊,共同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在理县,春夏秋冬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这些民间节日和庆典烹制出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铸就理县盛名远播的群众文化品牌。
漫步在理县的城乡大地,到处可以看到丰富、热烈的群众文化生活场面,老百姓是这些开放舞台上的绝对主角,他们是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积极的激励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理县的藏羌文化相融共生、魅力凸显、和谐发展。
文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理县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和基层民间文艺团队作用,开展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在理县,各个大大小小演出队活跃在高山远寨、田边地角、民居院坝、部队军营、工厂企业、乡村校园,他们传播先进文化,让群众在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中找到“精神家园”。
乐民富民——
文旅互动添活力
甘堡藏寨有一支叫做博巴森根的演出队,他们表演的博巴森根舞蹈,精彩演绎了屯兵文化的魅力,也给藏寨增加了旅游的人气。
“自成立这个演出队以来,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表演博巴森根舞蹈,不仅能传承我们的文化,更能让游客了解我们的文化,让他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博巴森根舞蹈队队长杨石英谈起自己的队伍,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
在通化乡,一说起杨开富,十里八乡无人不知,他创作的《背背子山歌》获得了2012年中国·四川·米亚罗红叶温泉节民歌大赛一等奖,不仅如此,杨开富还成立了西山村阿尔格羌文化协会,带领70多人的队伍不断挖掘和传承羌文化。
像杨石英和杨开富这样的演出队伍只是理县民间文艺团队的一个缩影,他们通过展示本民族文化作为旅游亮点,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的灵魂,使文化旅游产业相融互动已成为常态。
若干年前,当谈起理县旅游,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桃坪羌寨和古尔沟温泉。近年来,理县以“打造国际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再加上民间文艺团队的快速成长,文化旅游互动发展的格局更为生动。
桃坪羌寨、木卡羌寨、甘堡藏寨、薛城古镇、米亚罗、古尔沟等迅速成长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处处都承载着古风古韵、美轮美奂的厚重文化底蕴,碉楼文化、释比文化、锅庄文化、藏羌服饰文化、美食文化,散发出悠远而神奇的魅力。理县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连续几年赢得了“中国景观村落”“四川省最美观景拍摄点”等一大批沉甸甸的金牌大奖。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全域景区、全民文化、全程服务”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下的理县,依托桃坪羌寨、毕棚沟等景点, 2014年实现旅游收入1.9亿多元,比2013年增长54.5%。文化旅游业正加速成长为全县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龙头。
文化,化人育人愉悦身心;文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和谐;文化,提升旅游引力促发展……
让广大群众在这个舞台上舞出全面小康更美的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蕤王蓓)近日,笔者从农业畜牧和水利局获悉,理县已在古尔沟、蒲溪、上孟、下孟四个乡镇示范推广种植金川白芸豆、理县黑米3号、理县白芸豆三个品种雪山大豆面积4亩,计划在高半山推广种植50亩。...
理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