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青春献家园 ——记阿坝州乡村道德好青年阿泽根
■实习记者 杨骁 赵明瑞
记者 杨刚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乡村道德好青年,阿泽根就是这样一位道德好青年。
“很孝顺的一个孩子,不管是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对公公婆婆,对其他人也好。”在理县米亚罗镇斯博果村,提起阿泽根,村民们无人不晓,无人不赞。
饮水思源做父母的“贴心袄”
今年29岁的阿泽根出生在理县米亚罗镇斯博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微薄的家庭收入并没有影响到阿泽根的父母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在我们的那个年代由于社会及家庭因素,我们没能好好地上一天的学,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文化有多重要,给什么都不如给孩子教育。”阿泽根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们能接收到好的教育,一年四季耕种、上山采药供孩子上学。
阿泽根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学毕业后,阿泽根本可以选择条件更好的地方就业,当她看到父母一天天地变老,想起这么多年父母对自己的默默付出,阿泽根毅然决定回家就业,陪在父母身边。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是做子女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尽孝,就要趁父母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在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被阿斯根大包小揽,从来不会让父母洗一件衣裳,父母生病时,阿泽根都会不分昼夜地陪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她真的是我们的‘贴心棉袄\’,生有这个女儿,我们心满意足了。”这是阿泽根父母挂在嘴边最多的话。
2012年,阿泽根嫁到了同村,到了婆家,尊敬长辈的阿泽根恪守着一名儿媳妇应尽的义务,公公婆婆爱吃什么,阿泽根马上就去做;衣服脏了,阿泽根马上给他们洗干净……看到儿子娶回了这么孝顺的儿媳妇,阿泽根的公公婆婆脸上笑开了花。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俗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已经嫁人的阿泽根两三天就要回娘家一次,给父母添置些东西,帮父母做一些耗费体力的家务,无论婆家还是娘家,阿泽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管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公公婆婆,他们都是我的爸爸妈妈,作为他们的女儿,就应该给他们最好的照顾,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阿泽根向记者说道,这样“两头跑”的生活,非但不辛苦,反而觉得很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阿泽根的孝心,不仅温暖了自己的家,还感染着周围的人。“阿泽根孝敬父母的事情,是每户人家都值得学习的好榜样。”现在,在斯博果村,人们都在这样说。
扎根农村,当群众的“好帮手”
今年,阿泽根参加了米亚罗镇政府开设的公益性岗位,从事社会劳动保障工作。从来没有从事过政府机关工作的她,干起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却一点都不含糊。
劳动保障、医疗保险,这些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很多群众对劳动保障和医疗保险还不是很清楚,总是向阿泽根提出许多的问题。阿泽根总是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答他们的疑问,遇到不识字的群众,她便把政策和合同一词一句地念给他们听,遇到只会说藏语的群众,她便逐句把政策和合同翻译成藏语,给他们详细地解释。
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积极主动为群众分忧解难,这种强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让阿泽根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处处发挥着一个年轻团员在农村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搬家、做农活、照顾老人……只要谁家需要帮助,阿泽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大家的“好帮手”。
阿泽根不仅乐于助人,每当村上组织体育活动、文艺汇演等公益事业时,她也积极参与,并且经常帮助村“两委”干部搞宣传动员,在弘扬、传承、创新乡村民俗文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艺术素养,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提高农村青年文化水平方面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群众都说她是好青年、是年轻人们的好榜样,但是她从未因群众的评价而骄傲自满,她常说:“我的家在农村,我的根也在农村,现在我长大了,就该用自己的青春来报答家乡,建设家乡。”
在阿泽根看来,为村上做的事都是她应该做的。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她都踏踏实实地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台阶走上更高的台阶,不会在成功之时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进而停滞不前;更不会在失落之时灰心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们年轻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社会对我们的养育,要认真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步前进,走向成熟,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阿泽根用她对亲人无微不至的孝心,传承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用她踏实努力、积极乐观的实际行动,展示了80后青年的精神面貌。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蕤王雪)笔者从理县卫生局获悉,2014年理县新农合参合33470人,参合率达99.35%,较2013年增加0.25个百分点,筹集基金1305万元。2014年,理县始终把新农合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加强参合宣传引导等相...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