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女教师的支教情怀——记遂宁市支教理县朴头小学教师李艳

阿坝日报 2015-02-06 14:32 大字

■夏子海 邱胜强

48岁的李艳是遂宁市船山区城北小学的副校长,爱人早已病退在家,按理说她应该陪伴在丈夫身边,继续在条件较好的内地学校工作,却为了圆一个“人生因支教而精彩”的梦,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藏区支教。去年8月,她被分配到理县朴头小学当了一名普通的支教教师。

敬业爱岗 默默奉献

1月14日上午,冬日的暖阳照耀朴头小学,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校园。

在校门口,笔者巧遇学生家长吴诗惠,“李老师工作很认真,很负责,教学方法很特别,学生都喜欢她的课。我家孩子就在她班上读书,仅半年时间,孩子书写工整了,行为习惯变好了,拼音学习进步大了。”一提到李老师,吴诗惠就赞不绝口。“孩子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我又成天忙事,孩子的学习多亏了李老师!”

“李老师工作积极主动,生活上不讲任何条件。她是丈夫眼中的‘工作狂\’,教师心目中的好同事,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校长刘志勇如是评价李艳老师。

上午第二节课,从一年级教室里传出有趣的儿歌:“我的家乡在朴头,朴头有个毕棚沟。毕棚沟,风景美,秋天红叶惹人醉。海子雪山相辉映,四方游客不愿回。”

这是学生在拼读李老师自编的儿歌,儿歌贴近生活,学生易学易记。学生通过自主拼读,既巩固了拼音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一年级班主任杨珍解释道。“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有创意,值得我们学习!”

在教师办公室里,笔者一问及李老师教学工作方面的事,同事们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称赞不已——

每篇课文,李老师都要花四、五个小时做准备:查资料、写教案、做课件。一次,为了弄清“黄”字的结构与偏旁,她遍查资料、多方请教,直到最终弄明白这个字是上中下结构、偏旁是“八”字底为止。可以说,她的课余时间大多用在了教学准备上,从而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刚过半学期,她已经把全册的课备完了,并拟好了期末复习计划。

为保证课堂教学时间,李老师总是提前候课;为保证每个学生不掉队,李老师一改内地长期养成的午睡习惯,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为保质保量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她没有耽搁一节课,没有请一天假。

关爱师生 乐于助人

午间,在一楼的教师宿舍里,学生排着长队,李老师忙着为他们辅导功课、批改作业;一旁的丈夫也没闲着,手头应接不暇,——为学生倒开水,给学生的暖手袋充电。

据了解,李老师的丈夫叫张军,本可以在家乡享受退休以后的闲适生活,李老师到理县的第三天,就动员他来到理县,从此,张军便义务地当起了支教教师的“支教教师”、支教学校的“志愿者”。

“一到课余时间,夫妻俩便自然分工,各就各位:李老师专心辅导学生,丈夫专门为全校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师生员工都喜欢他俩。”路过一楼的教师给我们介绍,言语间流露出敬重与赞美。

据该校班主任介绍,李老师关心学生,视生如子。冬天,孩子们衣服穿单薄了,她要及时向家长打电话,提醒家长为孩子加添衣服;学生出现特别的思想动向,她主动去家访;学生生病了,她协助班主任护送学生到医院……

李老师不仅关心学生,还热情帮助同事。当她看见一部分老师因忙于工作,一日三餐不是泡方便面对付,就是到校外面馆凑合解决,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安排丈夫当“炊勤工”在自家设立临时伙食团,让他们到家里长期就餐。

半年来,李艳老师在工作的勤劳中,在藏区支教的奉献中享受着无尽的快乐与幸福,她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正影响并激励着藏区的师生和身边的人们。

支教感言:快乐且幸福

“支教学校几乎为我提供了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及其它生活用品;住在校外的部分教师,早上经常提前起身到县城为我代买蔬菜和生活日用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为山里的学童尽绵薄之力呢?”

“我觉得,无论是在山里工作还是在内地城市工作,无论是在教育管理岗位上还是身处教学一线,只要对工作倾注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收获喜悦,收获幸福!”

新闻推荐

旅游让庄房村尝到“甜头”

■实习记者杨骁天杰记者杨刚袁娜3月20日,温暖的阳光正赶着理县朴头乡庄房村最后的春寒。对于主要从事旅游业的庄房村来说,每年的三、四月是旅游淡季,但今年庄房村却格外忙碌。庄房村离毕棚沟景区只...

理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