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蜂养殖成了老年人增收的“金饭碗”

阿坝日报 2016-05-03 13:51 大字

本报讯(李刚)漫步在九寨沟县郭元乡金字村,村前屋后杏雨梨云,李白桃红,含苞待放,争奇斗艳;远处,山花烂漫、鸟语花香。轻盈的蜜蜂漫天飞舞,那是勤劳的蜂儿们耕作的园地。在这如画的季节,该村房檐下、果园中、岩洞旁……随处可见摆得整整齐齐的木头桶桶,则是该村村民们的聚宝盆——传统中蜂养殖桶。

金字村气候适宜,地理环境优越,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大,奇花异草无数,这对中蜂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该村老年人也在自家后院搞起了“老年经济”,发展起了传统中蜂养殖。

4月11日,笔者来到朱永熙家中,映入眼帘的是200余桶传统中蜂鳞次栉比地摆放在房前屋后和菜地里为蜂儿搭建的雨棚下,养蜂人老朱拿着一根半米左右的树枝正在一箱箱检查蜜蜂盛花期的“战斗成果”。

“好天气是传统中蜂养殖的关键,这几天连续下雨,对蜜蜂采蜜就有很大影响。”老朱边查看蜂槽边说。

原来传统中蜂养殖和大家经常见到的中蜂养殖不一样,常见的追花期中蜂几天就能收获一次蜜;而传统中蜂一年只能收获一次,遇到丰收年可以在高山麦收割的季节多采一次,属于老蜜。因此,传统中蜂的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更高,每年秋后采蜜的季节蜂糖在市场上都供不应求。

正说话间,笔者被远处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所吸引,跟着声音推开朱发荣家的大门,70多岁的朱大爷正在赶制蜂槽。他告诉记者,养蜂是个“懒收入”。现在坡地都退耕还林了,对养蜂危害最大的农药大家都不用了。他正忙着赶制一批蜂槽,在5月份“蜂出儿子”(蜜蜂繁殖)前放到后面的山上去,那里有以前种过当参、当归等中药材的大面积撂荒地,这些药材和野花酿的蜜最受城里人喜爱。

在和几位老人攀谈中得知,传统中蜂养殖收获的全是宝,产的蜜即可食用也可药用,过滤完蜜后的废渣是祭祀用的优质腊。而且养殖投入成本低,只要制好蜂槽,再在槽内涂上蜂蜜,到蜜蜂繁殖的高峰期招来小蜜蜂安家就行了,对养蜂人体力劳动要求也不高,放在野外的只要加强管护,防止黑熊和大黄蜂偷吃,一槽再不济也要收获一二十斤,好的要收获五六十斤。

金字沟的村支部书记杨建荣告诉笔者,像朱永熙老人就是因病返贫的。***工作开展以来,该村采取壮劳力外出务工,妇女发展特色水果、道地药材和家禽等种养殖,老年人发展中蜂养殖的脱贫方案,当前金字村已改良苹果100余亩、新种植脆红李、甜樱桃200亩,发展中蜂18户、500余桶,而中蜂养殖能当年见效、且附加值高,也成了老年人脱贫的首选产业。

近年来,九寨沟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中蜂养殖繁育基地,鼓励支持老百姓发展中蜂养殖,走出一条蜂农从传统的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型的新路径,通过争创中蜂品牌,促进蜂农增收致富。今年,该县引进九寨沟九珍生态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发展中蜂养殖。现已有120余户村民已加入到中蜂养殖行业中,80%以上养殖户均为老年人。全县中蜂养殖量达8000桶,年产量达20余吨,直接经济创收达120万元。

新闻推荐

九寨沟县举办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本报讯(刘彦荣)笔者日前从九寨沟县团县委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县青年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选树一批青年创业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创业...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