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快乐驿站富民的特色路子——阿坝州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邱兴儒记者华文军
游客留恋田园乡村不再寂寞
赏红叶、浴温泉、体验藏羌风情——10月15日,以“多彩理县情、欢乐吉祥谷”为主题的省乡村文化旅游节在理县开幕;
10月18日,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在黑水县拉开帷幕;
此后陆续跟进的还有马尔康锅庄节、金川红叶节……缤纷彩林世界、藏式民居,优美的嘉绒锅庄……通过这些旅游节会,八方游客全景领略到高原乡村文化旅游丰富的内涵。
入秋后高原山谷气候渐寒,但是乡村旅游的火爆劲却一日胜过一日。10月30日逢周末,都汶高速、汶马路车流如梭,拥堵为患,记者一行上午从都江堰出发,至夜才抵马尔康。农家乐爆棚,路边饭庄排队吃饭,加油站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交警日夜上路疏导拥堵……寂静山谷不再寂静,“别在周末出行”“错峰出行”这样的观念悄然引入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阿坝州以民俗风情、独特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战略,陆续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积极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参与旅游业,精品旅游村寨、幸福美丽家园纷纷亮相,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有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促进了全州经济发展。
特色铸就名品牌山谷再深有人闻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游居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国外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此后发展迅速。阿坝州乡村旅游起步晚,至今不过十来年时间。但是阿坝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壮美的山川地貌交相辉映,造就了世界级的旅游圣地,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通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阿坝州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344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731公里,都汶高速建成通车,汶九、绵九、汶马高速开工建设,构建有九环线、内环线、西环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九黄机场、红原机场相继建成,开通了至成都等多个城市的直航,成兰铁路也正在加紧建设。
基于这样的良好条件,阿坝州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的原则,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注重文化繁荣与全域旅游双向拓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截至2014年,全州农家乐(乡村酒店)达到190个、接待旅客达到880万人次,带动近2万人就业,乡村旅游收入由2010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3亿元,增长6.16倍,旅游业带动农牧民群众增加纯收入8579万元,人均增收120元。
机遇来临重在抓住做好管理赢在全面
11月7日,赶上彩林的末班车,未曾想,秋色仍富韵味,游客依然火爆,羊茸·哈德寨美轮美奂。
羊茸·哈德寨地处奶子沟八十里彩林区,这里彩林与传统的藏家碉楼交相辉映,到访游客近距离与彩林相伴,与冰雪共舞,与民俗互融。
原来的羊茸村散落在高半山上,全村45户205人,从国道347线到村子里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5·12”地震后,次生灾害不断,导致该村山体裂缝,饮水枯竭。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黑水县委、县政府于2012年对羊茸村实行了整体移民搬迁。“县上投入资金对新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政府给我们搬迁户补助,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支持,靠我们自己建成这样的家园想都不敢想。”村干部木尔甲说,现在已经有43户村民落户新村,5户已开始接待游客。能够安顿80多个客人了,其他住户正在加班加点装修,明年秋天就能大规模接待客人了。
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阿坝州紧紧抓住地震灾后重建、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新农村建设等历史发展机遇,立足全州旅游资源特别是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在大力开展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建设的基础上,以提档升级为目标,注重在培育特色化产业、推动多元化发展、实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有力地促进了全州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
2010年,阿坝州全面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建设100个特色魅力乡镇、100个精品旅游村寨和100个幸福美丽村寨。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州建成了如汶川县水磨镇、九寨沟县漳扎镇、金川县观音桥镇以及理县甘堡藏寨、茂县坪头村、松潘县上磨村、红原县下哈拉玛村、小金县官寨村等为代表的一批藏、羌特色浓郁的特色魅力乡镇和精品旅游村寨。在此基础上,全州以创A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全域精品。截止2014年,全州A级景区达到13个。
与此同时,阿坝州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和园区化、景区化标准,在旅游乡(镇)、村配套开展道路、水电、通信、网络、厕所、观景台、标识标牌、旅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
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是一个移民搬迁村,全村有农户59户266人。该村以房屋建筑为基础,结合灾后重建、扶贫攻坚、牧民定居等项目实施精品旅游村建设,全面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完成了绿化、路灯、厕所、文体广场、标识标牌、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设施建设。该村立足其区位优势和精品旅游村建设打造的良好环境,通过让游客游美景、跳锅庄、穿藏装、品藏餐、住藏房、学工艺等活动感受藏族文化风情,逐步形成了以旅游接待为主导,以村集体经济为配套的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村旅游接待能力达1000余人,每年实现旅游收入80余万元,人均达到3008元。
州内各县坚持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自然、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农旅相融、文旅结合、三产融合,把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坚实支撑,深挖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培育了一批具有优美田园风光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兴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汶、理、茂等县依托藏、羌文化资源优势,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等契机,全力拯救、保护和弘扬藏、羌文化,对水磨古镇、甘堡藏寨、桃坪羌寨、映秀镇、萝卜寨、坪头、牟托等一批民族文化浓郁的乡镇村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造,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松潘天堂香谷景区2015年采取租赁土地的形式,建立花卉展示区3300亩,发展特色观光、芳香花卉产业。今年以来解决了6万余人次的务工就业,带动川主寺、山巴片区群众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近年来,阿坝州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旅游经营运作开始由农户自主经营向招商联营、农户联营、公司参与、协会管理的合作化方向发展,初步探索出“协会管理”、“支部+协会+农户”、“公司经营化”、“自主联营”、“村寨管理、自主经营”等经营发展模式,符合市场规律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和抗击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在理县,乡村旅游村寨均成立了旅游管理协会、旅游产品协会,通过建立健全章程、办法等制度,进一步优化旅游运营方式;在茂县,坪头、牟托、甘青等村通过引进或成立旅游开发公司,采取部分租赁的形式,按照约定,承担义务,分享利益;在红原县,下哈拉玛村引进公司,引导牧民与自驾游营地业主公司联合经营牧家旅馆……各县结合实际,相继建立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管理制度和办法,为乡村旅游管理、经营和成果维护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和旅游、卫生、物价等相关部门通过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或者开展旅游执法大检查等形式,不断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通过示范引导实现标准规范。按照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乡(镇)示范村评定试行标准和评定试行管理办法,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29个、示范村54个,创建星级乡村酒店35家,星级农家乐155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近年来,阿坝州乡村游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深度开发跟不上,旅游产品不足;制度机制建设跟不上,管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服务能力不足,等等。尽管如此,阿坝州拥有发展乡村旅游所需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可以想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道路交通的日益改善、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休闲旅游必将更加快速发展,阿坝州的乡村旅游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让农村成乡亲们的“梦工厂” ——记九寨沟县返乡创业者毛海平和李长江
■实习记者哈斯满记者周严国罗依乡两个“疯子”的故事,因九寨沟县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发展,最近成为远近群众谈论的焦点。经过多方打探了解,记者获悉,原来大家所说的“疯子”,正是九寨沟县现...
九寨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九寨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