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援藏援彝,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⑤ 徐俊 脱贫攻坚关键期 这个时候怎能走?

眉山日报 2019-02-25 07:37 大字

农民夜校授课(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允浩

人物名片

徐俊,36岁,中共党员,2016年9月任青神县汉阳镇副镇长、武装部长,同月参加眉山市对口帮扶阿坝州金川县脱贫攻坚工作,先后任金川县咯尔乡党委副书记、金川县独松乡嘎伍岭村第一书记。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徐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吃苦耐劳,善于创新,敢打硬仗,勇于担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徐俊团结同事,真心实意帮扶藏区建设,用心用情服务藏区百姓,充分展示了眉山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出经验的良好形象。

扎实抓好对口帮扶金川县脱贫攻坚工作,徐俊80余次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与乡镇、村干部一道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向援建工作组提出的金眉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园区“飞地模式”、用生态观点综合平衡畜禽发展等9条帮扶建议意见均被采纳。抽调金川县脱贫攻坚办工作后,徐俊认真抓好全县精准脱贫项目推进工作,2016年底指导帮助金川县11个贫困村和613户2341名贫困对象实现脱贫目标,并顺利通过省、州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2017年5月为迎接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徐俊专题对全县领导干部进行迎检培训。

2018年4月,徐俊在自身工作任务繁重且在延长援藏工作8个月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独松乡嘎伍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后,团结并带领村组干部迅速明确了“修路治水调结构、基层治理纯民风”的工作思路,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徐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每周5天到村上蹲点工作,坚持走访贫困户,坚持记好民情日记,坚持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坚持开办“农民夜校”,持续抓好村级环境治理。该村利用“农民夜校”加强群众教育和培养脱贫技能的做法,2017年8月23日被《人民网》和《四川党的建设》同时报道。为方便走村串户,他还专门从眉山将摩托车带到金川,用真诚和耐心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2018年6月5日晚上8点,徐俊与贫困户董富贵交心,董富贵的思想枷锁终被解开,脱贫发展计划得到了认可。从他家中走出,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徐俊一直牵挂着宿舍里快要完成的全村2017—2019发展规划,于是冒着大雨赶回宿舍。由于淋了雨,深夜里发起了高烧。然而,第二天早上7点,当徐俊接到村里道路塌方的电话,顾不得去医院看病,又火速赶往受灾地点,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同志一道抢修塌方路段,经过一上午抢险自救,道路被疏通了,而他却累倒在地上……

经过对贫困户的走访,徐俊发现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脱贫意愿不高的思想,特别是艾礼荣一家,对脱贫政策不理解,不仅自身懒惰,还到处动摇他人信心。徐俊多次走访,在他的帮扶下,该贫困户利用精准到户产业帮扶资金,养殖鸡100只,种植魔芋2亩,思想上积极向上,精气神得到大大改善,还积极参与了村上项目建设监督工作。

在嘎伍岭村“两委”反复研究后,徐俊代表该村向眉山第四批对口帮扶工作组作了专题汇报,请求工作组对该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给予支持。汇报引起工作组高度重视,工作组7次深入嘎伍岭村调研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贫困村“摘帽”“一低五有”标准,指导该村修订完善了《2017—2019发展规划》。在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确定部分帮扶项目并协调金川县有关部门为该村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新建村道2公里、水渠4.7公里、蓄水池6口等,涉及资金400多万元。产业发展上,打造300亩红脆李种植基地,林下白芪中药材100亩,在松树林栽植铁皮石斛2万余株,带动当地43户135名老百姓年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2018年8月,两年的援藏工作结束之际,徐俊主动向组织申请留了下来。“很多帮扶的产业还没见效果,给村里定下的规划也没完成,全村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怎能走?”他说。

新闻推荐

舌尖上的美食 让年味更浓

舌尖上的美食临近春节,大街小巷里的年味渐浓,人们都在忙着春节前的准备工作。而在大多数人记忆里的春节,都是伴随着...

金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