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的民族文化瑰宝
范合琪摄
马奈锅庄
■王望
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拉萨的歌舞,巴塘的弦子,甘孜的踢踏,四土的锅庄”。四土锅庄就是指阿坝嘉绒藏族锅庄,其中马奈锅庄号称“天下第一锅庄”。马奈锅庄在其历史演变中又具有古东女国的宫廷舞蹈的一些艺术特征。正如一首歌词所唱:“欢乐的锅庄来自哪里?上游马奈是它的家乡”。
离金川县城60公里的马奈乡位于大渡河上游,金川大峡谷西岸,四周崇山峻岭,沟谷纵横,海拔2600米至4598米。“马奈”在嘉绒藏语里的意思是“不,不要啊”。这源自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然旦土司的女儿十分漂亮聪明,邻近土司纷纷前来求婚,均被然旦土司拒绝。为了父亲的领地百姓安宁,然旦土司的女儿忍痛离开自己心爱的人,出嫁时看见人群中自己的爱人泪流满面,一直说着“不,不要啊!”这块被称作马奈的地方成为然旦土司给女儿的陪嫁地。这个隐藏于嘉绒墨尔多神山脚下雍仲拉顶寺附近的藏寨,自古以来就是嘉绒藏族的聚集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之一。《新唐书·东女国》记载“有溺水向南流,牛皮为舟以渡”,所载东女国就是现在的马奈乡等地,它见诸于文字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
史载(《土司志》)马奈锅庄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藏历土狗年),苯教大师顿巴兰卡师徒应饶旦土司之邀,到金川参加雍忠拉顶寺的竣工典礼,在当地原有歌舞的基础上根据嘉绒民间传说《阿米格冬》改编而成。此后,金川原汁原味的马奈锅庄仅存于独脚沟卡西南坡下的马奈一带,故称其为马奈锅庄。苯波教传入阿坝州大约是公元二世纪,即土蕃第九位赞普布德甲时代(东汉顺帝时期),由苯教始祖六大嗣承之一的汉族译师勒当芒波传来,后来他将苯教经典三十五部秘藏于丹巴、小金、金川接壤处的墨尔多山西面的一块岩石下面。到了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期,据《美言宝论》记载:“嘉绒地区的苯波教徒吉尔多美在墨尔多山下掘出三十五部苯教大译师勒当芒波秘藏的经典。吉尔多美得到三十五部苯教经典后,一天他睡梦中上天托梦于他,要他顺大渡河往上寻找一处河床象新月形,两面山顶上的天空呈新月形,河水弯弯象新月形的岸边修建一处苯教寺院,作为弘扬苯波教的基地,吉尔多美按照神灵所示,顺河往上走了几十公里,来到今金川县安宁乡三公里处,果然发现与梦中所说三弯形相似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此动工修建苯教寺院“雍忠拉顶”,成为当时藏东地区最大的苯教寺院(雍忠,即万字符号“”)这个符号在苯教文献中有两则早期神话与之有关,一则描述了宇宙最早依靠气流运动形成十字形状,进而繁衍了各种生灵;另一则描述了人类从太阳神的光芒中繁衍生息的过程。十字形的雍忠被认为是火和太阳崇拜的象征。
马奈锅庄最初为祭祀性舞蹈。每年腊月13日祭祀山神和次年春分时节祭祀节令时,都要跳锅庄。最初的锅庄称为“达尔嘎底”(大锅庄)属礼仪和颂扬性舞蹈,主要是在祭祀和迎送达官显贵,和佛高僧时表演,舞蹈庄重,沉稳,舞步缓慢,充满着含蓄和虔诚。歌词多为颂扬头人,达官显贵以及祝贺寺院,官寨落成等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奈锅庄逐渐演变出了另一种舞蹈形式称为“达尔嘎仁”(小锅庄)。小锅庄是马奈人于自娱自乐中创造出的又一种锅庄形式,马奈人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消除劳动和精神压迫所带来的疲劳和痛苦。此舞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又能体现马奈人的真实感情。小锅庄舞蹈动律热情奔放、歌词多以劳动、生活、爱情及家乡风貌为主要内容。马奈锅庄曲调除大锅庄使用《尕尔觉忠则》作为固定曲调外,其余曲调与舞蹈动律为间接关系,也有少数直接关系的如小锅庄的《拉拉依姆》曲调活泼轻快,欢快的曲调配以青年男女的激情,舞蹈由慢至快,最后达到狂歌狂舞,在青年男女的吆吼声中结束。
马奈锅庄开始之前要进行交帕子或献哈达仪式。相传,这是源于东女国时代,锅庄表演前,要先向女王,敬献珍贵的兽皮和珠宝,明清年间改为向土官头人敬献,现代演变为向领舞人献哈达或帕子。仪式开始前男女各站一边,男女交替对唱,歌词因内容而变换,如是送男子出征或出远门则唱《送君送到马邦河坝》曲调忧伤,充满着依恋不舍之意,唱词结束时,女领队将哈达双手捧上半跪于地,献给出征人,祝他们早日凯旋而归。另一种是女领队向男领队敬献帕子,说明女领队看重他,相信他,交帕子给他和交权利给他其意相同,希望他带领舞队跳好这场锅庄。但在交帕子时,有个细节是不可忽视的,当女领舞人向男领舞人献哈达或交帕子时,男子则表现得十分虔诚和对女领舞人的敬重,他双腿下蹲,双手掌朝上,恭恭敬敬的接过哈达和帕子,同样对着女领舞人行三拜之礼。这显然就是东女文化中“女尊男卑”的遗俗。马奈锅庄区别于其他锅庄的最大特征是,跳锅庄时,男女领舞人从不会面和并列行进,锅庄进行中,男女领舞人各自带领舞队相互尾随对方最后一位演员,故而男女舞队都是朝相反方向行进。马奈锅庄动律上的特点是,男队便舞边唱,女队则随着歌声左右摇摆身体,脚步不动,待女队歌声起时,男队侧身倾听,随着最后一句歌词开始起跳,跳三步后突停,这样突动突静的动律是其它锅庄所不具备的。马奈锅庄女子服饰为三件套,三套全穿给人庄严、稳重的感觉,这种装扮说明是给土官头人表演(近代为贵宾,尊者)脱去披风,露出镶嵌着水獭皮的华丽的黑色金丝绒大襟藏袍,而藏袍又与众不同,它不系腰带,而是在右腋下用布条打一活节。最后脱去藏袍,露出艳丽的长袖衬衫和别具风格的百褶裙,衬托出姑娘们婀娜多姿的体态,不用说这是青年男女的小锅庄就要开始了。以上特征在整个藏区锅庄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近年来,马奈锅庄在金川县委、政府的扶持下,作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工作,锅庄活动开展良好,2003年金川县委、政府在马奈乡召开“文化部授予马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挂牌仪式大会,会上强调了保护和弘扬马奈锅庄的重要性。每当遇到节庆佳日,四乡八里的人们汇聚一堂,身着十分讲究的嘉绒藏装。男子头戴皮帽子或博士帽,身着边镶獭皮或虎皮、豹皮,腰宽,袖长的华贵藏袍;项上佩戴“嘎乌”护身佛;腰上佩吊短刀一把,短刀外鞘嵌珊瑚,银缕花纹,甚是精美;脚穿特制工艺讲究的藏式皮靴。女子身着艳丽长衫,腰缠金银装饰制成的花带,在下装前后穿条围带,后方加一宽围裙、脚穿精巧藏式皮靴,头上搭黑色或白色绣角花头帕(少女头帕则绣有鲜艳花朵),开始他们多姿的舞步!
锅庄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折射出嘉绒藏人的劳动与创造。自古以来,嘉绒藏族主要居住在大渡河、岷江上游。高山峡谷,梯田森林,农牧兼作,村寨群居。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马奈人群体而作,群体而歌,群体而舞,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独领风骚的马奈锅庄。如今无论是藏、羌、汉、回各民族,还是中、外各地的游人,在这欢乐的圆圈里,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千年的锅庄跳起来,吉祥的歌儿唱起来。每一次锅庄,都是一个个人交流情感,释放快乐的生活瞬间,每一次锅庄起舞,都是全世界各民族乐观豁达、善待生活的人生宣言……
(图片除署名外由州非遗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记者袁娜泛黄的教科书、笔记本、备课本……在梁志安的书柜里这些书本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都是梁志安工作几十年来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见证。梁志安是理县教育局退休教师,他从教37年来,忠诚于党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