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亮生活新希望 ——丹巴县丹东乡通电一周年回访记

甘孜日报 2016-08-25 00:00 大字

去年6月30日,是丹巴县丹东乡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丹东乡作为甘孜州最后一个无电乡,正式接入了国家电网,这也标志着甘孜州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全面竣工。村民们用上了更高质量、更加稳定的电能,他们憧憬着未来,迫不及待地走进新生活。

一转眼一年已过去,我们怀着一份猜测和好奇,再次走进这个位于两州三县(甘孜州和阿坝州,丹巴县、道孚县、金川县)交界处的世外桃源——丹东乡,采访了解通电一周年后当地所发生的变化。

■黄丽 徐艺

卫生院添置新设备 医疗条件得到提升

笔者一行来到丹东乡卫生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台存放疫苗的冰箱。在卫生院工作了十年的洛生医生说:“这台冰箱就是去年通电后卫生院买的,现在乡上的小朋友再也不用坐几个小时的车去县上接种疫苗了。”而在一年前,丹东乡的卫生院根本没有疫苗存储条件,乡上的孩子如果需要接种疫苗,只能到距离丹东乡六七十公里远的丹巴县城。归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电,无法满足疫苗冷藏的要求。

疫苗保管室的旁边就是治疗室,房间里放着制氧机、B超机、心电图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洛生医生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卫生院新添置了一些辅助检查仪器,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的疾病我们卫生院都可以治疗。除此之外,院里还添置了电脑,乡上的老百姓也可以刷医保卡缴费。”

“就是就是,以前生了病都只能往县上跑,路上都要耽搁很长时间。现在卫生院的条件好了,我们看病也方便了。”正在候诊的一名藏族大叔也乐呵呵地说道。

学校旧貌换新颜跨入多媒体教学时代

还记得去年笔者一行来到丹东乡小学时,整个教学楼被做饭、取暖用的钢炉熏得一片漆黑。没有电,70多名小学生无法上晚自习,无法看电视接触外面的世界,无法用热水洗脸洗澡……

今年,教学楼主体焕然一新,每间教室里都装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年级的小朋友看着投影仪上生动的画面跟着老师稚嫩地念着“小蝌蚪找妈妈……”

校长罗成红激动地说:“现在就是学校最好的时候,通电后我们学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罗校长热情地带着我们一行参观修葺一新的校园,“通电以后学校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孩子们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这是学校今年新安装的监控设备,可以看到学校里的各个角落,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这里是爱心人士捐助的热水器,可以同时供5名同学洗澡。以前孩子们只能每周由老师带着,步行去5公里外的热水塘洗澡,现在在学校里就能洗了。说来你们可能不信,在学校安装热水器以前,这里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用过淋浴,他们说,从没想到还有这种洗澡方法……”

“以前天黑就没法学习了,现在孩子们每天都可以上早晚自习,作息时间比较规范,他们也能更好地学习和休息了。”

来到会议室时,笔者看到墙上挂着3块奖牌,仔细一看,全是2015年和2016年间,丹东小学参加县上组织的比赛获得的奖,罗校长指着奖牌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是通过上网观看相关视频后给孩子们编排节目,在文化节舞蹈比赛上得的奖;这是去年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电视直播后,学生写的观后感在县上组织的作文比赛中得的奖……

罗校长说起孩子们满眼都是慈爱,问罗校长对通电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斩钉截铁地说:“通电后让娃娃们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

3年级的旺姆初和勒加拉姆是两个漂亮的小姑娘,当问她们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时,她们俩落落大方地说“我喜欢学电子琴”“我喜欢跳舞。罗校长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有电子琴小组、舞蹈小组、信息技术小组……老师们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资料给孩子们看,培养孩子们的课余爱好。当问她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时,她俩异口同声地说想当老师,以后把更新、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教给小朋友。

生活越过越美 他们亲身感受

今年79岁高龄,有着57年党龄的老党员苏南当大爷提起共产党,那是赞不绝口,“感谢共产党给我们通了电,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第二个太阳啊。”苏大爷作为一名党员,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以前没电的时候,他总爱和从县城里回来的人聊聊天,关心关心时事。现在每天晚上7点,苏大爷都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新闻联播。苏大爷虽然已经79岁了,可是身体硬朗,耳聪目明,他还笑眯眯地说,我要亲眼看着共产党过100岁生日!

村民旺尔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龙秀初在家照顾年迈的奶奶,通电以后旺尔加给家里买了洗衣机、电饭煲、电饼铛等家用电器,龙秀初再也不用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用手洗厚重的藏装,再也不用被柴火熏得掉眼泪了。小女儿松青措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她用手机查询了高考成绩,准备报读师范大学。前不久,亲戚刚送了她一台电脑,她说要趁着暑假好好学学电脑,为今后打好基础。

蒲吉秀是一家小卖铺的老板娘,她在丹东乡开了十多年的小卖铺。去年,她买了台冰箱,卖冰冻啤酒、雪糕,生意很好。

乡党委书记各太对丹东乡的无电史有着深刻的感触,他说曾经有事只能写信,报送材料文件只能开车送到县里,要是有个急事非要打电话,那得到二三十公里以外有信号的地方才能打。手机、电脑,大家都是买得起用不了,现在好了,有了电,大家既买得起,又用得了,随时都能打电话,报材料用互联网分分钟就完成,彻底告别“人力送信”的时代。

……

如今的丹东乡,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贫穷落后的无电乡,因为电,给他们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科技;因为电,给他们带来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因为电,给他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因为电,让他们看到了更加美好、更加灿烂的新希望。

新闻推荐

金川县公安局“1+3”微信警务显成效

本报讯(王云亮)今年以来,金川县公安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立足“1+3”微信警务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局立足适应信息化时代警务工作需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1+3”微信警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