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新模式弱村致富亮新招——金川县卡拉脚乡玛目都村见闻
■实习记者张蕾记者杨骁
“这200亩的百合10月份就可以收获,一下就能为我们带来400万元的效益。”7月18日,200亩百合花在金川县卡撒乡玛目都村的百合基地内怒放,可阳光天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屈礼章却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眼前的花海,不停盘算着这200亩百合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2015年,玛目都村引进返乡创业的金川县阳光天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具有种植中药材优势的520余亩土地流转给该公司。如今该公司已在玛目都村建成果药基地320亩、百合200亩,并计划流转林地2600亩,用于发展百合、油(药)用牡丹等林下产业,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
卡拉脚乡玛目都村平均海拔2700米,是建档立卡贫困村,
更是全县有名的“弱村”,全村88户42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68人。公司在玛目都村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与该村群众致富增收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公司的发展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全村都是公司的股东。”该村村支部书记彭忠明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村民摇身一变成股东,在过去这可是件新鲜事。而这全部得益于金川县在玛目都村实行的一种扶贫新模式——“股权量化”式扶贫。
所谓“股权量化”式扶贫,就是该县将320万元支农整合资金以股权量化、保底分红方式投入公司,发放股权证。公司从有收益的当年起,连续5年每年拿出不低于支农整合资金的10%,按325的比例给村集体、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分红。
“坐在家中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彭忠明感叹道“股权量化”式扶贫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土地变基地、农民变股民”,真正让贫困村群众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如果说“股权量化”式扶贫为玛目都村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门”,那么“返还帮扶”式扶贫则是为该村集体经济循环发展开了一扇“致富窗”。
有限的资金投入如何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又如何解决贫困户的增收难题?
“返还帮扶”式扶贫很好地解决了这两道难题。玛目都村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村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投入以后,根据村集体和贫困户经济情况,将总投入的20—50%逐年返还给村集体,用于村集体产业循环发展,返还期限5年。在满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小而散\’、‘胡椒式\’的资金投入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扶持效果不明显,企业也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该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刘显波说道,“返还帮扶”模式扶贫不仅丰富了集体经济这口“锅”中的内容,又添满了贫困户的“碗”里的效益。
相比较眼前的收益,一些更有价值的变化正在发生——通过“一村一业一品”发展和探索扶贫新模式的一小步,推动金川农业生产方式前进了一大步: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民变工人。
“全年人工工资支出要数十万元,基地成立时就定好招工时贫困户优先。”屈礼章说道。
贫困户业业就是其中之一,他家有8.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基地。“每亩有650元租金收入,每天打工100多元。最近活忙,已经干了20多天,收入2000多元。”业业说。
创新型的扶贫模式开启了玛目都村脱贫致富的新篇章,而这只是金川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注重实效”一直是金川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所恪守的一项基本准则,针对以后脱贫的村和预脱贫对象,金川县还将科学谋划一批“造血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让全县的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鼓起“钱袋子”。
新闻推荐
9月7日,在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西里寨村,当地村民在大黄基地除草。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种植了大黄、雪上一枝蒿、青椒,村民年人均可增收3000多元。...
金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