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谱写奉献的赞歌 ——记金川县电力设施保护先进个人杨清富

阿坝日报 2015-05-22 14:23 大字

■实习记者 天杰 杨骁 记者 杨刚

头戴安全帽、身背工具包、腰系安全带、脚穿绝缘鞋,春夏秋冬守护着金川观音桥片区一方净土,这就是金川县供电公司外线工杨清富的形象。

杨清富今年44岁,自从事电力这份工作以来,他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有人觉得送电工人太累,徒步翻山、巡线,枯燥乏味;可杨清富觉得,铁塔和银线就像优美的五线谱,他就是那跳动的音符,只要走在线路下,他的人生就能释放无尽的光芒。有人觉得送电工人太苦,不分酷暑严寒,都得与线路为伍;可杨清富觉得,沿着线路穿梭在荒芜的大山间,行走在蜿蜒的小河畔,他才得以领略这里冬春四季不一样的风景。有人觉得送电工人太没面子,整天满身尘土,早出晚归;可杨清富觉得,是这一条条既坚强又柔软的输电线路,赋予了城市生命的韵律,照亮了人们流光溢彩的生活。

面对工作,他说——

“困难就是挑战,要勇往直前”

外线抢修是电力的110,是一个别人都不愿干的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又是一个危险系数高、专业技术要求高、责任心高的“三高”工种,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念,越是极端恶劣天气,越是他们最繁忙的时候,往往是手中的故障还没有抢修完,下一个甚至更多的故障又在不断地等待催促着他们。

但是杨清富似乎与铁塔、银线,有一种斩不断的缘分,在电力外线工这个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九个春秋。工作中,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观音桥供电区,每一条线路走向,每一座铁塔高度,每一副导线金具,他都烂熟于心。

2007年,杨清富到供电公司工作,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计量不精准。如何定义“计量”?杨清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计量就是企业供电和百姓用电之间的一杆秤,而计量员就是负责让秤杆不偏不倚,做到公正、公平。

他告诉记者,“虽然读书的时候学的是水电专业,但是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学校里的理论知识还是有差距的。”他深知自己责任的重,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几个新来的同事不断学习、摸索。他说:“关乎老百姓的一分钱、一件小事都要当成大事,要从点滴上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恰恰就是这点小事,决定了你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及形象,我们必须要把好手中的秤杆。”

在平时的工作中,检修、维修的工作对于杨清富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他告诉记者,他们有时候也会接触到一些高电压等级的线路检修任务。面对这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杨清富总是说:“不要怕,困难就是挑战。我们要有勇往直前的胆量,要有战胜攻坚克难的信心。”他一边给自己鼓足干劲,一边挑灯夜读翻阅资料,再做出可行性的方案。

在困难面前,杨清富总是冲在最前。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坚持,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他们都说,杨清富是个实在人。

面对群众,他说——

“我所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

杨清富的与众不同,源于对职业的热爱。在观音桥片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杨清富是个“多面手”,故障维修、线路施工等工作样样精通,在日常工作中,他尽责尽职,用心服务客户、服务同事、服务企业和社会发展,一路走来,用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我所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老百姓满意,我做什么都值。”杨清富笑着向我们讲述了最值得让他回味的的事情。前年,杨清富与同事一同前往200公里以外的毛日乡。这里地处偏远,通电较迟,杨清富与同事们天不亮就出发为村民调变压器,当电通后他们便赶回了供电所,可在下午接到村民说不能正常供电的情况后,他们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再次赶往毛日乡,为当地百姓解决了用电问题。

一份服务得到一份感动,一份感动收获一份理解。通电的那一刻,村民们欢呼雀跃,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走,要留他们吃饭表示感谢。杨清富说:“这一刻,让我感受到了作为电力人的骄傲。”

伴随着赞誉,杨清富那朴实的本色和不懈的追求没有改变,他始终工作在电力外线一线的岗位上。他十分注重团队协作精神,他不仅做好自己所内的工作,还积极协助其他供电所解决难题,从不推诿。无论大小事,份内事还是份外事,只要是对企业、对客户有好处的事,都乐意去忙活,而且不但去做,还一定要做好。

自发于对职业的崇敬,怀揣着对梦想的追逐,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坚守着“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的信条,杨清富踏实勤恳的对待工作,忠诚履责的回报企业,感恩奉献的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谱写出电力人甘于奉献的赞歌。

新闻推荐

金川县开展流通食品检查工作

本报讯(何举)为加强流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着力清查食品安全风险研判单位,重点排查食品安全问题与隐患,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近日,工商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城区食品流通经营单...

金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