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草原绿常在 ——红原县瓦切乡防沙治沙工程掠影

阿坝日报 2014-11-06 14:42 大字

■记者 刘尚剑

环保世纪行,记者在行动。初秋的红原县,天蓝云白,清风送爽,清新的空气中充满了淡淡的青草香味。连绵起伏的山丘上,新栽的红柳树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红原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由于气候变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该县草原沙化土地以每年10.63%的速度递增,全县千万亩草场已受到严重威胁,为有效遏制草原沙化速度,2008年以来,红原通过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被沙化逐渐蚕食的草原山丘,再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

严格治理遏制沙化

瓦切乡是该县受沙化蚕食最严重的乡镇之一,以前水草肥美,誉有草原“粮仓”之称的瓦切乡。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原和山丘植被稀疏,草原风蚀沙化,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昔日的产草大乡,却也因为沙化严重,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当地农牧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为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速度,2008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总投资500万元的德乡村沙化治理试点正式启动实施,截至目前,该村沙化土地治理总面积达603.33公顷,切实改善了该村的生态环境。近日,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组走进瓦切乡德乡村,穿梭于项目工程的示范基地之间,映入眼帘的是枝干繁茂的高原红柳树和泛黄的草丛,沿途标识、简介牌上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清楚记录着该试点在经治理后呈现出的硕大变化,站在制高点上放眼眺望,绵绵起伏的山丘上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米多高的红柳树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现出草原树茂草密的美丽风光。

“自2008年省级财政林业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红原启动实施以来,针对地区不同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以林草植被恢复、畜草基地建设、填沟还湿、鼠害防治、沙生植物基地建设等为手段,达到了‘治理一片、见效一片、保护一片\’的效果。”该县林业局负责人蒋加兵告诉记者。

据统计,自2008年实施防沙治沙工程以来,林草植被恢复553.33公顷,林草植被管护50公顷,具体实施内容:建防风阻沙林带8条总长3123米,人工植灌172.7公顷,生物沙障37760平方米,鼠害防治553.33公顷,撒施有机肥20万公斤、播草种1.7万公斤、植苗99.4万株,封育围栏3万余米,填沟堵渠0.8千米,畜草基地80亩,暖棚3600平方米,永久性标牌3个,为整个川西北高寒地区防沙治沙积累了技术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齐心协力再造秀美草原

依照造林种草一片、权属明确一片、依法管护一片、成林成效一片的原则,德乡村从2008年开始,在林业部门的统筹下,进行了明确林权、合理兑现试点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户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农民自觉补植浇水、管护,变过去的“要我干”为“我要干”,全面加快了全村防沙治沙工作的步伐,德乡村再现秀美草原。

“通过实施沙化土地治理,该村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治理区林草植被综合盖度,而且有效提升了群众保护意识,更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了群众收入。”林业局工作人员喻安庆告诉记者,为更有效地保护林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该村在林业部门的带领下,采取优良树种2至3年的高原红柳进行栽植固沙,用5至8年生的红柳大苗建防风阻沙林带,并用本地多年生的披碱草和一年生的黑麦草混播进行林间种,在外围用水泥柱、钢丝围封,进行长年管护。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群众要求治沙、参与治沙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义务投工投劳1200人次。同时,该县林业局与瓦切乡德乡村签订了《工程管护合同》,并落实了管护责任,防止治理区的人为破坏、牛羊践踏及鸟兽等危害。按每年120元/公顷发放五年管护费共计36.52万元。

“我们每年都会参与管护,政府按照标准给予我们管护费,我管护了3公顷,每年底都有360元的补助,同时,我们村村民除投工投劳获得一定收益之外,我们也义务参加补种树苗之类的,积极性特别高。”村民那娃卓玛告诉记者。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目前,全村603.33公顷的沙化治理面积都统一由牧民群众管护,政府再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牧民群众一定的管护费、务工费,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驱车临走回望,德乡村高低起伏的沙丘和滩坡上,满目都是网格状的沙障,牢牢锁住了流沙。网格中栽植的红柳树,一行行、一排排,向四面延伸,绿无际涯。昔日的不毛之地,今朝变成了沙生植物斗芳争艳的绿色世界。我们坚信,红原群众的绿色梦正在从这里延伸。

新闻推荐

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红原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探秘

■记者叶其军在思想观念日新月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发展分化的当今社会,如何把分散的社会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合力维护社会稳定,共同发展致富,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良性局面?这是...

红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红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