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原绿起来牧民忙起来

阿坝日报 2014-04-04 15:03 大字

■马宁 记者 杨刚 郭子琦

阳春三月,红原大草原已经依稀可以看见刚刚冒头的嫩芽。

2014年,是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第二年,是积累经验、巩固成果、积极探索的攻坚年。沐浴着党的惠民政策,在即将泛绿的广袤草原上,牧民群众欣喜地盘算着、计划着,为鼓起腰包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幸福地奔跑在小康路上。

草原春来早  牧民忙种草

4月1日,笔者走进红原县瓦切镇达峨村牧民泽郎夺尔基家,个头足有1.8米的泽郎夺尔基满脸喜气地迎了出来。

泽郎夺尔基是地地道道的牧民,靠着自家3200亩和租用的8800亩草场,日子过得很殷实富足。去年,泽郎夺尔基通过200亩人工贮草基地储备了比过去多近十倍的草料,100平米的日光牲畜暖棚也在入冬前投入使用,牦牛不仅没掉膘,还可以继续挤奶,这可乐坏了这位养了一辈子牦牛的牧民。

最近,泽郎夺尔基正忙着用房屋抵押准备贷一些款,购买大型拖拉机、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以前,县上畜牧局也给我们配备了一些小型的机具,但是,我家的种草面积太大了,光靠这些小型机具,人手还是忙不过来。”泽郎夺尔基告诉记者。

红原县有天然草场11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但由于牲畜长期超载放牧,90%以上的草场呈不同程度的退化。针对牲畜超载严重、草场退化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红原县把草原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设施来抓,不断加大保护与建设力度,推行草畜平衡、划区轮牧、禁休牧、限时放牧、人工种草、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有效措施,先后完成退牧还草700万亩,建成国家级牧草种籽生产基地2万亩,2013年实施人工种草10.8万亩。

“几年前,草原的很多地方都变成了黑色;现在,草原又绿了。”泽朗夺尔基感慨道,自己终于又看到了草肥水美的大草原。

今年,红原力争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4%。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将实施草原生态奖励禁牧补助476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43.15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助7662户;开展退化草地治理50万亩;人工免耕打贮草地建设11.3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130万亩;投入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培育牧草种植联户8个,建设标准化草场1.5万亩,实施草场围栏、补播草种、施肥、除杂,并配套草业机具。

冬天卖奶增收   赞叹改良好

来到瓦切乡唐日村牦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拉姆告诉记者:“如果草场里养殖100多头普通牦牛,每年的收入最多不过4、5万元,但养殖改良母牛收入能翻三番。”

对此,合作社社员桑机深有体会,他以2头改良牛加入合作社,2013年,这两头改良牛已经给他带来了7000多元的收入,“合作社里1头改良牦牛的产奶量抵得上5头普通牦牛的产奶量。”

桑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00多头奶牛一天能稳定产鲜奶100公斤,每公斤售价7元,比夏天产奶高峰期还涨了1元。”过去长达4个月的越冬度春,没有一分钱的牛奶收入,而今年的“荒奶期”,合作社平均每天能出售鲜奶近100公斤,4个月就能收入7、8万元。“除了合作社入股的那两头改良牛外,今年我还要准备扩大暖棚规模,再引进几头改良牛,不断扩大自家的改良牛养殖规模。”

在红原县,像桑机这样的牧民还有很多,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逐水草而居”这种草原牧民沿袭了几千年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经完全被新兴的效益型畜牧业所替代。红原县畜牧局副局长杨宏光透露:“通过限养、改良等措施,牦牛生长周期由过去5—8年缩短为4—6年,实现了牧民牲畜减少而收入不降反增。”

近年来,红原县通过实施暖棚建设、冻精改良等工程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科技含量,目前已建立了麦洼牦牛本品种选育基地3个、藏系绵羊原种场1个,设立了42个冻精冷配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良种繁育与改良网络体系。今年,红原计划将在全县11个乡镇投入财政补助资金3026万元,补助建设标准化砖混钢架结构暖棚780户;在色地、壤口等10个乡镇投入资金76万元,引购优质麦洼牦牛种公牛300头、种公羊200只;在麦洼、邛溪等10个乡镇投入资金95万元,设立牦牛冻精集中改良点42个,组织参配牦母牛6000头。

今年要致富  合作社领跑

走进红原县龙日乡壤夺牦牛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一边是工人们正忙着往恒温柜里摆放生产好的酸奶、酥油,另一边一群技术人员正在忙着架设新引进的酥油专业生产线。

“合作社自去年7月开始生产,我们生产的‘博诺尔\’牦牛系列酸奶、酥油、奶渣全部销售到了成都、重庆、青海等地区,因为我们的产品是原生态无污染的,根本不愁销路,到去年年底利润已经有近40万了。”合作社负责人桑都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合作社的12家人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引进了一条酥油专业生产线,好让我们生产更标准、更规范,能让我们的‘博诺尔\’走到更远的地区、让更多的人知道。”

作为畜牧大县,红原的畜牧业其实并非如外界所看到的那样红红火火。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大资源小产业、大产出小收益”。究其原因,在于标准组织化程度低。

于是,一种“牧农户+专合组织+公司”、“协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在这里生根开花。迄今,当地已经成立了牦牛养殖、绵羊养殖、酸奶加工、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藏中药种植及乡村旅游等28个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吸引牧民成为会员。截止去年底,共辐射带动牧户1350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今年,红原还将邀请相关专家,对该县唐日牦牛养殖合作社、红原县茸日玛绵羊养殖合作社等所有合作社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就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养殖、加工技术规程、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同时,积极探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和茸日玛等合作社的国家ISO质量体系认证试点,切实提升全县专合组织规范管理和开拓市场、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红原县将实施《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规划2014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基础配套、标准化建设、防疫体系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提出到2014年末,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4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6425元,让红原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示范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红原县:在景区设临时医疗点

本报讯(袁泉吴夏原)为了及时应对各类突发疾病、高原反应等情况,“五一”小长假期间,红原县在境内旅游人口集中景点、海拔4345米的查针梁子临时设置了医疗点,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6点由医务骨干人员在临时...

红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红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