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牧民减畜不减收
有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
□本报记者 松涛
2月6日,记者来到红原县哈拉玛草原深处益西彭措的家,一家四口正忙着照顾冬羔。
益西彭措家的羔羊将在9月左右育肥出栏,再卖掉一些成年羊,就能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今年的减畜任务。“别看我养的羊少了,但是国家政策好,草场生态恢复了,收入也没受影响。”
以游牧为生的益西彭措,承包了5000亩草场,去年养羊近150只。按照“补奖机制”政策规定和有关部门测算出的实际禁牧面积,他去年拿到近万元“补奖资金”,今年他的羊存栏量将减少到100只。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羊的市场价每只800元计算,原来养150只羊,每年出栏50只,毛收入是4万元;将存栏量减到100只,每年出栏30只,毛收入为2.4万元,加上近万元“补奖资金”,每年毛收入为3万多元。减去成本支出,年纯收入与减畜前相差不大。
让益西彭措满意的“补奖资金”,来自“补奖机制”政策。为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2011年国务院决定在8个主要草原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红原县就在禁牧范围内。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实施后,红原县落实禁牧、休牧制度,草原生态恢复速度明显加快。监测显示,草原植被平均指数接连好转,植被盖度、高度、单产均有明显提高,平均覆盖率达到90%以上,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是我们牧民的根,‘补奖机制\’就是国家拿钱保护草原,我们坚决支持。”益西彭措说,近年来,政府还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退牧还草、牧区青年就业培训等惠牧政策,让他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几年,我们牧民确实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我也不想只等着政府给钱。以后养的羊少了,草原越来越漂亮了,红原机场通航了,来大草原旅游的游客就会越来越多,我要学点旅游接待方面的技能,开一家牧家乐或是开一个客栈,从事旅游服务业,拓展收入来源。”益西彭措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早春三月,川西高原上的红原大地还覆盖着厚厚的春雪。3月6日,红原县6名法制政策宣讲队成员背着干粮,骑着马儿,走冰踏雪来到距离瓦切乡30多公里的一个远牧点,为牧民送去法制宣传挂历和藏语版的《基层牧...
红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红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