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记者松涛红原县邛溪镇玛萨村川贝母人工
本报讯 (马宁 记者 松涛)8月22日,红原县邛溪镇玛萨村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1小时左右,在基地里打工的牧民德伯就挖了近1公斤贝母。“如果是在远牧场挖野生贝母,1个月时间都不一定能挖到这样多。”德伯感慨地说。
红原县是川贝母的主要产区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草场载畜量的增加,加之草原沙漠化和鼠害等因素,导致川贝母野生资源正逐年递减。2009年,四川富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玛萨村租用天然草场325亩,投入资金320万元,建立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这300多亩草场,如果是养牦牛最多养殖10余头,每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现在种上了川贝母,草场的产出比养牛增加了百倍。”玛萨村牧民德伯告诉记者,川贝母的生长周期为3—4年,种植基地平均亩产量在80公斤左右,每亩产值16万元左右,基地今年将采挖川贝母40亩,预计实现产值640万元。
德伯与公司合作,不仅每年能获得草场的租金,而且他一家4口都在种植基地打工,每人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现在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德伯感觉最大的收益还不在于此,“我现在已掌握了人工种植川贝母的技术,以后再筹集一点资金,我就可以自己在自己的草场内种植川贝母了。”
红原县科技局局长赵东说,红原下一步不仅将逐步完善川贝母人工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而且还将开展川贝母野生抚育示范研究,逐步缓解长期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拓宽牧区群众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红原县色地乡本报讯(谢宏程记者松涛)1月21日,红原县色地乡三村牧民彭措从几公里外来到乡政府,请求乡政府工作人员再给他一幅乡政府定制的2013年挂历。“我要在定居房里挂一幅,在新型帐篷内再挂一幅。...
红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红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