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富裕携手增绿和增收双赢 ——阿坝州创新生态扶贫纪实
编者按
生态扶贫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阿坝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绿色阿坝这张“底牌”,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稳定脱贫、全面小康长效机制,出台了《阿坝州关于开展生态扶贫的实施意见》和《阿坝州生态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年)》,强化资源、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和要素保障,夯实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生态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扶贫最本质的意义就是创制岗位,公益性岗位开发是阿坝州帮扶安置各类就业和困难群体,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州委书记刘作明对生态扶贫一语破题。
阿坝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整合生态扶贫和其他公益性岗位,统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中相对贫困家庭增收难,实行一岗多责、公开选聘、公示、严格考核等做法,取得良好实际效果;坚持生态扶贫与生态造林、生态效益农业相融合,大力发展经济林业和林下产业,助力群众致富增收;坚持生态扶贫与“三态三微”建设相融合,走生态旅游的全新路径。生态林业、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效应叠加,探索出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阿坝模式。
1
生态林业助力群众增收
一个月至少进山巡逻20趟。这对于额拉和阿娥来说,任务不轻。每次进山巡逻,天不亮就要骑摩托车出发,车到不了的地方还要步行到达。
额拉和阿娥是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1月,受益于阿坝州实施的生态扶贫政策,两人成了村里的生态资源管护员。额拉告诉记者,当上生态资源管护员每年有6600元的稳定收入。
据了解,黑水县成立了县级总社1个,负责全县生态资源保护的管理监督;成立了乡级联社17个,负责该行政区域内生态资源保护和村级合作社的管理监督;成立村级生态管护合作社123个,具体承担本区域内的生态管护职责,人均管护森林1341亩、草地888亩、湿地面积13亩、管理河道0.25公里。
今年以来,马尔康市严格生态管护员选用制度,实行个人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核、乡镇审查把关、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等程序。截至目前,全市已选用生态管护人员938名,涵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93.06%。其中,护林员594人、草原管护员122人、河道管护员222人。
……
州委州政府“将生态脱贫作为重大问题来研究、作为重大举措来推进,开创性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径,为新一轮脱贫攻坚注入新的动力”的承诺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生态林业的另一头,连着生态造林的重任。
2017年4月,全省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在阿坝州召开,100多名参会人员及林业专家齐聚阿坝,参观了理县林业生态旅游、茂县干旱河谷治理产业脱贫工程、汶川县三官庙林农旅三结合示范基地等示范点,为阿坝州林业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取得双赢点赞。
今年,壤塘县成立了11家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该县2096万元的川西藏区防沙治沙等造林任务,将全部由这11家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以此带动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
在生态扶贫工作中,阿坝州坚持政策匹配、生态管护目标和群众主体责任相统一原则,将全州划分为“干旱河谷造林区”“森林覆盖区”“草原湿地涵养区”三类生态区,按照全州所有生态资源、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建设职能“三个全覆盖”,分类施策、科学配置生态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农牧民参与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草原沙化治理、森林和草原(湿地)管护,确保每个贫困户有1个具备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从事生态保护。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州筹集各类生态扶贫资金共计17584万元;成立生态管护合作社906个,成立造林合作社75个;设置管护岗位25066个,签订合同20164份,上岗22739人;管护生态林1819万亩,管护草原2535万亩,管护湿地845万亩,管护河道1.3万公里。
2
生态农牧业为脱贫支招
2016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2011年9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阿坝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时间为2016—2020年,内容包括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禁牧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年每亩7.5元,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提高至每年每亩2.5元;
……
国家、省、州系列支持、补奖政策为阿坝州生态农牧业发展撑起保护“伞”。
“林上青红脆李,林下种植蔬菜、道地中药材”,高级农艺师齐兴禄带领黑水县芦花镇日多村村民流转土地85亩,建立了果蔬套种基地,发展生态农业。
如何带领高半山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齐兴禄苦思冥想。去年,他引进了3万多株五加皮药苗,在果园里试验林下药苗种植。“我想带领村民们在日多村海拔2600米以上的荒坡上栽种五加皮,力争让村民每亩地增收3000至5000元;在海拔2600米以下的地方种植青脆李,进一步拓宽高半山农民致富增收渠道。”齐兴禄信心满满地说。
自2012年,第一棵青脆李树苗扎根日多村以来,短短几年时间,黑水县已有1万余亩青红脆李“蓄势待发”,高半山生态农业产业走出了新路子,高半山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
同在小金县新格乡元营村,当地村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果树下种植草莓。“草莓卖完了,大樱桃、苹果等本地特色水果又将陆续上市。”元营村第一家种植草莓的村民邹復兵尝到了甜头。在邹復兵的带领下,种植草莓成为元营村村民致富的新门路。如今,草莓种植户一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村民们逐渐脱掉了“穷帽”,走上了致富路。
黑水县日多村果蔬套种基地和小金县元营村草莓基地是阿坝州发展生态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两村的成功经验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借鉴。近年来,阿坝州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大力发展林下生态产业,林下套种道地药材,养殖凤尾鸡、阿坝中蜂、藏香猪等,有力推动了立体生态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生态牧业发展方面,阿坝州自主探索出了“4218”牦牛标准化养殖模式,即:将牧区天然草原放养生长到4岁、体重达200kg左右的牦牛,转移到半农半牧区进行100天(10天过渡期+90天保健饲养期)标准化饲养,体重增加80kg至100kg后,适时出栏销售。该模式破解了牦牛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有效解决了牦牛集中出栏、肉质新鲜度、草畜矛盾和草原因严重超载导致的退化、沙化问题。
全州已经具备进行牦牛标准化养殖的养牛场有150多家,阿坝县、马尔康市分别建立了年出栏2000头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小金县有13个村、阿坝县有4个村、若尔盖县有2个村把牦牛标准化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计出栏标准化养殖牦牛3万余头,新增纯收入3000万元。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阿坝州坚持以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助推生态农牧业增量提质,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坚持效益换空间,促进特色产业基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以区域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以“净土阿坝”区域品牌建设为统揽,组团参加省内外各种农畜产品展会。
3
群众乐享生态旅游红利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汶川生态康养旅游在乡村旅游中“脱颖而出”。
“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夏日清凉,冬天有温暖阳光,真是康养旅游的好地方。还能免费参加茶艺、羌绣、藏羌锅庄、书法等兴趣培养班。”来自陕西的花甲老人赵永健和老伴分别报名参加了汶川康养书院开设的书法和乒乓球兴趣班。
如今,每年夏天,一大批像赵永健一样的老人,从成都、重庆、西安等地赶来汶川,在三江等地住上一两个月,避暑康养,住农家院,吃农家菜,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态康养旅游成为一种新时尚。
作为省级环保模范县,近年来,汶川着力构筑文明、健康、和谐的康养旅游宜居体系,全县森林面积达179.8万亩,南部片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常年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以上,优良天数超360天,负氧离子比成都高出1万倍。绵虒、漩口等8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乡镇”,成为“康养汶川”旅游胜地。“康养汶川”品牌打响,当地群众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奔康之路。
行走在黑水县沙石多乡杨柳秋村,一处新景观映入眼帘。碧绿的河水,看得清水底的鹅卵石,水面倒映着两旁的青山,像一幅秀美的山水画。河边配套有停车位、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水边的大石上刻着“洛哩措”三个字。
据当地人介绍,藏语中“洛哩”意为深林,“措”意为湖泊,“洛哩措”意为深林中的湖泊。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的废弃采沙场。2017年,黑水县结合州委全域旅游、“三态三微”总体思路和县委沟域经济总体布局,投入300余万元,打造了集自然观光、民俗文化欣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示范点“洛哩措”,将废弃沙场等生态“创伤”变为亭台水榭,实现生态修复与“三态三微”建设同步推进。
如今,“洛哩措”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摇钱树”。而依托沙石多乡得天独厚的彩林资源,当地老百姓就近售卖藏香猪肉、中药材、凤尾鸡、土豆、玉米、蘑菇等本村生产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产品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有接待能力的农户利用自家房屋搞民宿接待,方便游客体验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2017年,“洛哩措”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当地百姓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三郎罗尔基是杨柳秋村村民,家里改造了客房接待游客,主要由他妻子负责经营,他在“洛哩措”出售自家农产品。去年,他家客房接待收入5000元以上,农产品销售额达7000元。
2017年,壤塘县南莫且湿地公园荣升国家级。当年8月,首届四川湿地生态旅游节在壤塘县举行;去年夏天,马尔康市梭磨乡毛木初村农家乐作为村集体经济正式开业,昔日靠挖中药材、捡野山菌和外出务工为生的村民端上绿色生态的“金饭碗”,共享生态红利……
近年来,阿坝州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三态三微”融合发展,旅游业呈蓬勃发展态势。2017年,全州接待游客290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5.7亿元。
·实习记者姜国春记者王和斌·
新闻推荐
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 ——人行阿坝中支助力阿坝州脱贫攻坚纪实
■记者袁娜理县西山村贫困户黄秀英吃上了“旅游饭”;大学毕业生周强的创业之路有声有色;黑水县嘎茸村贫困户王基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在阿坝州,人行阿坝中支的扶贫行动,正一步步改变当地人的命运。...
黑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黑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