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找出路谋发展黑水政协为全县实现脱贫奔康加“保险”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6-23 04:06 大字

2017年,黑水县提出了“28个贫困村退出,799户2581人脱贫”的年度目标。面对这场不容有失的战役,该县广泛凝聚了包含115名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他们走村入户、积极为贫困户找出路、谋发展,奏响了脱贫攻坚政协声音。

我为扶贫做件事

黑水县政协秘书长苏朗恩波告诉记者:“今年,黑水县政协聚焦脱贫攻坚这个中心,扎实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为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与贫困群众交流座谈,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并为他们送去大米1950斤,清油390斤,慰问金1.6万余元。

深入乡镇村寨为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达600人次;指导种植生态蔬菜2680亩,其中订单种植1800亩;致力于“瓦钵药山”建设,指导种植经济林木和食药两用药材500多亩;牵头开展村级组织集体“三资”调研工作,目前调研组已完成全县17个乡镇123个行政村的数据采集工作……

据了解,按照黑水县委“6+1”帮扶机制,该县政协建立了委员联系乡镇和贫困村、帮扶贫困户机制,82名州县政协委员(不含农村委员)联系贫困村10个,帮扶贫困户135户。在此过程中,黑水县政协要求各政协委员要结合实际,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力所能及地为扶贫攻坚献智出力,当好示范和引领。

近年来,黑水县政协机关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近200件,提供致富信息119条,帮助协调项目资金500多万元,落实帮扶资金8.7万元,向贫困群众、贫困党员以及离退休干部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帮扶困难学生15名,架起了党委与群众的“连心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

十四届、十五届黑水县政协委员、常委,从黑水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占地斯门,一直用实际行动回馈自己的家乡。

占地斯门把省政协倡导的“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与自己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的愿望结合起来,积极与有关部门衔接,对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公建民办”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先后在黑水创建了两所幼儿园,现已接收幼儿300人。先进的办园模式,不仅提升了藏区学前教育的品质,让留守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幼儿教育,更有效地缓解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与占地斯门一样,黑水县政协委员、黑水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高级农艺师齐兴禄,将“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与建立产业扶贫样板结合起来。在芦花镇日多村,他从13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户)手中流转土地85亩,率先建立了以科技人员领办的高半山农业科技示范园。

截至2016年底,齐兴禄已累计兑现土地流转费12.75万元、兑现劳务工资36.82万元,实现了流转土地的农户和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工资性(劳务)和财产性(土地流转)收入双增长,3户贫困户也在2016年全部脱贫。

齐兴禄说,今年以来,他已通过示范园引领带动日多村农户主动种植青红脆李200亩,直接覆盖7户贫困户。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全县64个贫困村干部156人次、243户贫困户428人次到示范园参观、学习和接受现场培训,示范园已成为全县产业扶贫的展示平台和培训基地。

这只是黑水政协人投身到脱贫主战场的一个缩影。在决胜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该县政协将继续按照“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为指引,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届时,出现在田间地头脱贫一线的政协身影将越来越多,为该县2020年全面小康再添一道“保险”。

胡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夺目魅力引客来 黑水县文化旅游发展走笔

■胡伟记者袁娜瑰丽的自然风光、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到黑水县去旅游,总会给你留下许多惊奇。“黑水好玩”已经成了无数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共同语言。...

黑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黑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