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县600余户蜂农预计收入1680万元黑水中蜂“酿”就百姓甜蜜生活
沙卡村位于黑水县麻窝乡东南面,被高山环绕,全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2600米,全村共127户389人中,贫困户达到了27户。沙卡村拥有2000余亩土地,但长久以来,严峻的自然环境条件制约了农业发展。在精准脱贫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当下,如何解决沙卡村的贫困、如何让沙卡村27户村民过上“三好两富”的生活,着实成了摆在黑水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号准“贫脉”谋发展
针对村子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依靠土地做文章让困难群众致富的可能性已经变小。如何找到“良方”,多次到沙卡村进行调研的黑水县畜牧中心主任王维东给出了答案——根据植被多样性,蜜粉源呈梯次开放的天然条件,通过发展黑水中蜂养殖探索出一条特色扶贫路。
黑水中蜂是黑水县沟域经济形成的六大产业之一,蜂蜜品质极佳,2014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的“好帮手”。
不久前,县农畜水局工作人员从繁育基地带来100群黑水中蜂进行免费发放,对这个地方的产业调整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沙卡村村长杨珠塔告诉记者:“我们村有21户贫困户,这100群蜂对贫困户来说,就是致富的宝贝,我们有信心把中蜂养好。”
据了解,100群蜜蜂并不会让村民盲目进行养殖,在充分发挥该县两个中蜂繁育基地的情况下,通过整合资金聘请专家开展繁育和养殖技术培训,达到中蜂养殖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黑水县畜牧站副站长西格基告诉记者:“养殖专家会定期到点指导培训,同时举办春季繁蜂、培育蜂王、蜂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固定技术培训12期300人次,让他们有一定操作能力后,才为其配送蜂源和养蜂的必要物资,以便保证养蜂效率和中蜂存活率。”
抱团共养创富有“道”
在较短的时间内,养蜂便能够得到丰厚的收益,同时蜂源和必要物资还免费赠送。如何分配蜜蜂带来的经济利益,成为全村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沙卡村的难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在黑水县农畜水务局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蜂来富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采用“235”管理模式,即:组织21户贫困户以产业扶持的100群中蜂以实物折价入股,蜂蜜销售后按20%用于村集体经济,30%用于两个养殖场养殖人员(贫困户)工资,50%用于合作社成员分红。
“235”模式对沙卡产业调整注入一剂强心剂,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沙卡村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里长期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也能得到实在的利益。
“想不到,政府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让我们的思路也打开了。”沙卡村贫困户占扎笑着说,“这么好的政策和条件,我要争取早日脱贫!”
据了解,根据沙卡经验,今年组建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并通过购买技术服务聘请专业人员5名,县农业畜牧局提供技术人员4名,年内中蜂养殖量达到2.5万群(含圆桶等),如气候无异常,全县600余户蜂农(其中贫困户112户)生产成熟蜜240吨,预计销售收入1680万元,蜂农户均增收0.3万元。预计到2020年,该县中蜂养殖规模将达到3万群,为全县养殖户和贫困户增收奠定了基础。
胡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新村新业新生活 ——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村民族团结新村建设走笔
■实习记者张蕾记者杨刚哈斯满9月的黑水,秋风送爽,景色宜人。走进沙石多乡羊茸村,移步即景、满眼是新——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独具特色的藏式“别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绿树成荫的崭新村庄……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