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联动,吹响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冲锋号” ——写在州委、州政府加快“三态融合、三微联动”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之际(下)
■记者杨刚杨骁
8月,阿坝旅游市场比往年更加火热!
从“九环线”到“环红经济圈”,从岷江河谷到广袤草原,从国道线到一个个景区……美丽阿坝处处是景,星罗棋布的微景观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景区惹人流连;小菜园旁细品一杯茶,小果园里体验采摘乐趣,小圈舍外与动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微田园中的浓浓乡愁洋溢在每位游客心间;方便快捷的道路,完善的旅游设施,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人员,绿色、安全的特色美食,微环境让游客宾至如归。
阿坝旅游因微景观而更有品质,因微田园而更富情趣,因微环境而更具软实力。
年初,“阿坝州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这一重磅喜讯振奋着阿坝儿女的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州委带领全州干部群众在“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引领下,紧紧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重大机遇期,审时度势提出了注重“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三微联动,破解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具体“干什么、怎么干”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吹响了全域旅游发展“冲锋号”,“全域旅游示范区”迈出坚实步伐。
“三微”联动,全域旅游新蓝图更为清晰,大美阿坝画卷更为绚丽
自2012年阿坝州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建设以来,全州上下大胆探索实践,形成了“串珠成线、扩线成面、全域全时多元景区格局初步成型”的生动局面,旅游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十二五”期间,阿坝州新增5A景区2个、4A景区9个,精品旅游村寨百花齐放,全域全时多元景区格局基本形成,传统淡季明显缩短,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23.2%。
大家纷纷为阿坝旅游点赞时,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依然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州旅游收入总量偏小、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旅游外向度不高、旅游淡旺季特征明显、购物点经营不规范等瓶颈短板。从宏观趋势、政策支撑、自身潜力等方面来分析研判,阿坝州旅游业正面临一场“全域旅游”发展新的深刻变革,机遇千载难逢,必须勇于面对。
破解难题迫在眉睫。真知来自实践,在历届州委、州政府努力下,一次次发展回头看,一次次经验总结,一道道破解问题的“良方”……今年7月,全州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召开,州委审时度势提出“三微”联动,直面全域旅游建设中所面对的难题。
全域旅游因微景观建设而拓景扩容愈发美丽。
“太多的美景,虽然不大,但也很美丽,手机内存都要装不下这么多的美景照片了。”
“真的是‘一步一景观,一里一风情\’。”
……
行进在阿坝大地,游客对阿坝州的微景观赞不绝口。
阿坝州幅员面积广阔、地理环境特殊、文化绚丽多彩,这让打造微景观具有禀赋的资源优势。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围绕草地生态观光、休闲观光农业以及藏羌文化、红色文化旅游等项目,立足本地实际特点、资源禀赋、人文地理、风情民俗,按照差异化定位、体验式消费、品牌化推广、错位式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一些小型景观景点,同步推进花湖等11个景区创4A工作,实现大小景观之间相互辉映、互相衬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全域旅游因微田园而拓容。“采摘蔬菜水果、感受喂马劈柴,享受片刻宁静的乡村生活。”
“在草原上策马扬鞭、踏花飞驰,这是在其他地方绝对感受不到的风情。”
……
从羌寨水园到藏乡菜地,从农区田园到牧区牧场,阿坝州农牧民群众将农牧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乡村酒店等乡村旅游产业,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世外桃源”。把打造“微田园”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抓手,紧扣体现乡村气息、乡村情趣目标,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交通条件较好地区的群众在前庭后院栽花种树,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小菜园”“小果园”“小圈舍”,让游客看得到田园风光,听得见鸡鸣犬吠,闻得到瓜果菜香,记得住乡情乡愁。
全域旅游因微环境而更美。山更青、水更绿,路变得更平、更宽,河道变得更干净、更美丽,城市乡村的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完善……行进在阿坝大地,处处可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旅游硬件水平的提高极大,使得阿坝州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
“走进阿坝,您就回到了家。”这是阿坝州服务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的不断加强,阿坝州旅游市场软件水平不断提升,“人人都是微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微环境的改善,使阿坝州旅游环境有了整体的提高。把微环境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契入点,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围绕“十三五”产业路建设,加快实施全州全域旅游公路规划,切实强化河道整治,逐步恢复河道景观。同时大力加强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升阿坝旅游产业软实力。
随着州委精神的贯彻落实,各地项目的加快推进,“三微”互动呈现出阿坝之美,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在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中,将有效带动阿坝各族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推动阿坝州旅游高点起步、高位提速、高端冲刺。
“三微”联动,增加的是游客的“获得感”,鼓起的是群众的“钱袋子”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阿坝州自由游、自助游游客量成为主力,端午小长假期间自由游、自助游游客量更是占到了全州接待游客总量的60%。
面对自驾游、自助游的异军突起,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州委提出在抓好旅游产业宏观布局的同时,必须坚持从“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建设入手,不断优化旅游的微观品质,不断提升旅游的综合体验价值。
旅游是游客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行进过程,游客需要和期望的是一次全方位完整而满意的体验。
如何让游客从进入阿坝州的那一刻起,一路上都能看到别致的风景?不断映入眼帘的微景观,让游客在行进中告别了以往单一枯燥的驾车赶路,能够在沿途就能领略到阿坝州的秀美河山。微景观和大景区串点成线,大小景观之间相互辉映、互相衬托,实现了阿坝州“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使阿坝州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景区”。
如何让游客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验?旅游之余,走进羌寨藏乡,房前屋后的微田园就能把游客带入藏羌儿女的生活中,闲暇中体验藏羌民族悠久的文化。
如何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微环境建设,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入手,保证每一名游客在每一个景点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
微景观数量多、微田园内容足、微环境改善大,“三微”联动加强,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
“这一路景观太多了,走不到几公里,又马上停车去拍照。”成都游客刘婉君和家人来到理县旅游,她告诉记者,为了好好欣赏沿途众多的景观,她把行程增加了两天。
“孩子马上要开学了,带他来采摘青脆李,让他体验一下平时无法体会到的农家生活。”在茂县的农家乐内,重庆游客杨林正和家人在果园内玩得不亦乐乎。
“没想到,在这大山深处能有这么完善的旅游设施,无论停车、住宿还是购物都特别方便,这里的人也特别热情。”来自绵阳的游客罗旬对黑水县的旅游环境表示赞叹。
随着“三微”联动,阿坝州全域旅游“惠旅便民”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到汶川、茂县进行一场农业观光体验游;到红原体验牧家生活,畅游草原花海;到黑水探寻古寨秘境,走走停停中畅游奶子沟……
黑水县奶子沟村村民尼尔美在自驾游营地上摆了一个烧烤摊,自驾游营地是当地政府今年投资350万元打造的一处“微景观”,她的摊子虽然不大,但四溢的香气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品尝尼尔美烹制的当地美味。“这几天游客特别多,我们每天都会多准备些游客喜欢的牦牛肉和土豆,用河水冰镇的饮料也很受游客欢迎。”尼尔美的烧烤摊在7月初开张,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小小的烧烤摊每天最多可为她带来500元的收入。
眼前的幸福得益于党和政府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和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得益于黑水县将景区景点连成线、做成片。如今,过境游客、专程来当地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沿线农牧民群众看好眼前的商机,纷纷在微景观旁摆摊设点挣旅游钱。
“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在自驾游营地上摆摊设点,但我们都会接受统一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尼尔美告诉记者,自驾游营地专门就摆摊设点进行了统一的管理,要求每个摊位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杜绝出现敲客宰客现象和食品安全问题。
原本偏于一隅的黑水县,紧紧抓住全域旅游建设契机,走上了新型旅游发展之路。河水更清了,村寨更美了,群众的腰包更鼓了,大家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满怀信心。
作为藏族聚居地的黑水县迎来了旅游发展的新契机,羌族聚居地汶川、茂县也没闲着。作为四川后花园,汶川、茂县凭借其优秀的民俗文化打造、交通区位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项目,“冬晒太阳夏避暑,秋摘瓜果春赏花”俨然成为了成都等周边城市很多自驾游旅客的最爱。随着“三微”联动的不断加强,全州各地更多的农牧民群众乘上全域旅游发展快车,端上旅游增收致富的“金饭碗”,迈向通往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三微”联动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阿坝州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在全国“全域旅游”建设中大放异彩。借势发力,大美阿坝,正快速驶入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新闻推荐
美丽阿坝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阿坝州加快“‘三态\’融合、‘三微\’联动”助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纪实
■记者杨刚哈斯满10月的阿坝,草原泛黄,秋叶飘落,这里正成为秋游最佳旅游目的地。从岷江河畔到大金川河流,从高山峡谷到广袤草原,从羌寨山村到藏家新寨……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数据是有力佐证。刚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