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高山道地药材铺就百姓致富路
■施芝川 何维凤
黑水县80%以上的农业人口都居住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半山。土地贫瘠,加之受传统农业生产意识、交通条件等制约,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种养业产出少、收入低一直是制约该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价值和效益,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新一届的黑水县委、县政府成就了这个传奇。发展“沟域经济”,坚定走生态效益农业发展之路,确定了“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阿坝蜂”六大主导产业。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为黑水找出了一条富民之路。
立足黑水气候优势,适宜中药材生长这一实际,中药材耗能小、污染少、带动面广、辐射性强,从产业结构调整中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发展的富民产业之一。
政府扶持 唤醒贫瘠的土地
“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我们村发展的产业,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土地也撂荒了,如今种中药材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色尔古乡麻都社区牛蒡子种植大户木见说出了大伙的心声。
在黑水县,像麻都社区这样,把中药材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的村还有27个。据了解,为了引导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该县相继出台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多个药材品种的驯化、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并且在2014年还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奖励办法,整合项目资金150万元,县本级支农资金305万元,共计投入资金455万元专门发展中药材产业。采购并免费发放秦艽种子10502斤、白术种子4500斤、牛蒡子种子3600斤、柴胡种子2400斤、党参种子12斤、大黄种苗67.07万株、当归种苗21万株
在“科技活动周”、“科技走基层、技术进万家”、“田间大课堂”等活动期间,该县还邀请省、州、县中药材种植专家专门下乡助农,到田间地头指导药材种植技术,并为种植户发放了各种中药材种植技术资料,实地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3100人次。
“四川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5名博士,都到我们村上来调查过,看我们村适合种什么中药材。”提起该县邀请专家来调研,遴选重点中药材发展品种,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来。
科技引领 种药种出致富路
建设科技示范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中药材种植种植,如今黑水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7600.3亩,全县在地药材面积为1.1万亩。
农业科技部门在全县14个乡镇28个村推广了秦艽种子直播技术、铁棒锤繁育技术、党参大田栽培技术、当归集约化种植技术、白术种植技术、牛蒡子种植技术、柴胡栽培技术。在3个乡镇开展半夏种植技术研究、秦艽快速出苗技术研究。引进、试验和推广新品种18个,新技术10项。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3户,中药材专合社2家。
“通过土地流转,我家标准化种植了100亩秦艽、80亩大黄,两年过后大黄就可以收获,三年过后秦艽就可以收获,按照保守计算,一亩可以收入5000元,180亩就能收入90万元,在外面打工几年都挣不到这么多钱。”麻窝乡木日窝村种植大户红木基算起了经济账。
除此之外,该县农业科技部门还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色尔古镇创建了一个多功能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园内在试中药材品种11个。试验成功,基地将培育并免费向广大农户提供各类中药材。
“今后,我县将继续鼓励扶持农民群众、合作社、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预计到201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实现产值达12000万元,人均增收2220元。”县委书记刘云建说。
未雨绸缪 产销对接闯市场
为了把中药材产业做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黑水县采取招商引资和协调金融机构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引进企业,进行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实施订单种植和集约化经营。
同时,先后与百盛药业、安徽世茂药业、科创药业、天和药业、禾邦事业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接触,积极宣传黑水生态资源条件和招商引资政策,5家企业也先后来黑水进行实地考察。
正如麻窝乡红木基所说的那样:“还未采挖,有的企业就到我这里来订货了。”
除了强化招商引资,黑水县还做好品种更新、品牌培育、地理认证、商标注册等方面的工作,真正使中药材产业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今的黑水,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沟壑正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一张张笑脸充满惬意、写满幸福……黑水县沟域经济重点发展中,药材等六大产业正在美丽蜕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贺平王昭记者蔡华)3月10日至11日,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一行在黑水县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始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
黑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黑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