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藏山深处飘银带 ——小记黑水县通村水泥路建设

阿坝日报 2014-07-14 14:53 大字

■施芝川 史雨

夏日,绿意盎然。行走在黑水县乡村大地,宽敞平整的通村水泥路犹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从国道、县道延伸向广袤沃野,延伸至老百姓家门口。曾让黑水群众形象描述为“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的狭窄土路、砂石路,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已变崎岖为坦途,变天堑为通途,硬把100多条“通村水泥路”铺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畅通村道助增收

“以前,路不畅通,蔬菜丰收季节,收菜的人进不来,我们也没办法运到县城去卖,大部分蔬菜烂在地里,要么就只有喂牲畜。”双溜索乡热十多村村民斯达拉说的这番话一点都不假。该县80%的村寨都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半山,路从来都是让老百姓“伤心”,让党和政府“伤神”的头等大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多年的建设,通村水泥路一寸一寸地往前延伸。一条条星罗棋布的天路穿山越岭,直冲云霄,盘旋在了该县的座座高山上,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给农牧民群众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说起村道建成后带来的好处,该县石碉楼乡格衣村61岁的二木干老大爷颇有感触:“以前到县城去,光走路到河坝去就需要大半天时间。现在就不同了,家门口坐车就可以直接去县城了,只需一个小时,省时省力又便捷。”路通了,生活必需品可以直接运送到家门口,种植的农副产品要么商贩直接来收购,要么老百姓直接拿到街上变成现钱。该县各村寨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享受到了畅快交通带来的实惠。

昔日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如今银灰色的水泥路入村入户入产业,“生态蔬菜村”“藏香猪村”“凤尾藏鸡村”“早实核桃村”“大蒜村”……该县陆陆续续涌现出的10个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争相斗艳,老百姓们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重建重管“二重奏”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该县那一条条村道,实现了农牧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凝聚了该县党委、政府重视交通、支持建设的情怀。

近些年来,实施“村村通”工程后,该县农村公路里程大大增加。但是路面坍塌、破损、排水沟不完善;机动车辆超载超重造成路面破损,甚至出现路面坍塌、裂缝;山高路陡无防护栏,公路安全警示标识设置不合理或不规范等等现象都是通村水泥路存在的隐患。加强通村水泥路的管养、提升改造,成了该县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今年起我们县将用3年的时间投资近2亿元对已建成的农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好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这是该县党委、政府对百姓做出了承诺。说干就干,今年该县已经投入了6000万元对第一批次的村道进行改造提升。

“村村通道路不仅要重建设,更要注重养护;村村通道路不但是便民路、致富路,更是老百姓的安全路。”该县交通局负责人坚定地说。据了解,今年该县将对全县范围内的36条村道完成排水沟、波形护栏、防撞墩、内侧挡墙、外侧堡坎等附属设施建设,对损毁及较大隐患路段进行路基路面恢复。

阡陌交通绘蓝图,如今黑水县水泥村道四通八达,村民出入畅通顺心。截止2013年底,该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475.071公里,境内123个行政村,4个社区实现了100%通村通达,95%的村道实现通村通畅,通村水泥路的里程也达到了1023公里。

据悉,为了给全县群众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该县还制定了“畅通东西、打通南北、上档升级,覆盖乡村”的交通发展思路和“3个一小时”的交通建设目标,积极推进路网改造。

新闻推荐

飘扬在异乡的党旗别样红 ——黑水县建立“流动党支部”倾情呵护流动党员

■施芝川王维茂近年来,黑水县委、县政府以在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支部”为载体,不仅搭建起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扩大了党组织的阵地覆盖面,强化了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成立组织“...

黑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黑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