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保障性安居得民心——阿坝县藏区新居建设计划

阿坝日报 2015-04-30 14:25 大字

■张永怡 实习记者 夏姆 记者 杨刚

【数字】  

“重金”投入,为幸福生活筑起牢固的基石

●2015年,阿坝县藏区新居建设计划总投资9860万元,资金以建设(改造)户自筹为主,国家补助资金为辅。

●2015年,全县将建设580户藏区新居,惠及15个乡镇(场)的农牧民群众。

【现场】  

居有定所,圆群众“住房梦”

走进阿坝县河支乡色尔古村色尔古组,村民罗求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里,整洁的墙面上绘着象征吉祥的八宝图,室内柏香木装修的客厅,有着藏式风貌的特色新居映入记者眼帘。“我们的藏式新房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不仅有特色,还传承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么安逸的居住条件是以前梦寐以求的,现在,梦想变成了现实,解决了后顾之忧,村里的老人都说我们赶上好日子了。”村民罗求告诉记者,在过去,一家人住在低矮的危房里,不仅面积狭窄,而且屋里通风、采光等条件都很差,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在阿坝县安羌乡塔尔么村贡巴组,村民周热一家以前每到刮风下雨时,家里漏雨透风很不安全,雨下大了,全家就要移到地势高的地方去躲。如今,他家通过政府补助和自筹资金,100平米的新居已然建成。“以前下大雨,晚上睡都不敢睡着,现在我们不仅住进一个淹不到、冲不垮的房子,而且还那么漂亮,心里也就踏实了,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了,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周热的新居前,他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受益的不仅仅是罗求和周热。

2014年,阿坝县对全县610户农牧民群众进行了藏区新居建设,共发放补助资金1220万元。解决了全县范围内610户危旧房及无房户住房困难问题,让老百姓彻底摆脱了危房,实现了安居,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2015年,阿坝县藏区新居建设计划总投资9860万元,资金以建设(改造)户自筹为主,国家补助资金为辅。2015年,全县将建设580户藏区新居,惠及15个乡镇(场)的农牧民群众。

【解读】  

因地制宜,解群众住有所居

为确保藏区新居建设政策落到实处,今年,阿坝县藏区新居建设计划中的建房纳入实施对象标准将继续针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农村贫困农户及无房居住的困难户。属于危房的鉴定,将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对符合条件的,根据住房危旧程度,核定资助方式及标准,审批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同时,将建立健全藏区新居档案管理制度,各乡、镇(场)建立健全县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包含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材料齐全、管理规范。

就住房条件最困难、需求最迫切的家庭,已享受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大骨节移民搬迁、往年批次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及建房补助的农牧户不再纳入建设(改造)范围,但该县对确实因受灾或贫困而造成住房困难或无力改造危房的,经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公示后,纳入藏区新居建设(危房改造)项目享受范围。同时,阿坝县将继续依据阿坝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阿坝州残疾人联合会转发《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优先支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的通知>》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应优先纳入实施对象。

今年,阿坝县藏区新居建设将紧紧依靠广大农牧民群众和集体组织,坚持自力更生,以建设(改造)户自筹为主,国家补助资金为辅(中央补助0.85万元/户、省财政配套资金1.15万元/户)。并且,在农牧民自筹部分,政府将加强引导,制定政策,借鉴灾后农房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模式,通过农民自筹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捐赠和资助,制定贴息、担保政策,促进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措施,多方加大扶持,进一步拓宽藏区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集资渠道,积极为群众集资出谋划策。

【声音】  

阿坝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赵成友:

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阿坝县河支乡甲依村村民确深甲:

以前住的房子有客人来,我总觉得拿不出手很不好意思,现在住的新房子宽敞又整洁,国家政策确实好,给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感觉生活更有信心了。

新闻推荐

场场精彩的赛马盛会正相继上演

连日来,在阿坝、红原两县,一场场精彩的赛马盛会正相继上演。在赛马盛会上,来自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以及青海省、甘肃省等周边地区的赛马爱好者骑着心爱的赛马,奋勇争先,充分发挥着各自的精湛骑术...

阿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阿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