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浓浓的援藏情 ——德阳市对口援建阿坝县工作纪实
■实习记者 颜天杰
记者 杨刚 周严国
德阳市对阿坝县实施对口援藏以来,阿坝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沧桑巨变,援藏架起了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拉近了援藏干部和当地群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项目建设——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宽阔平整的道路、明亮整齐的路灯,冬日的阿坝县散发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以前我们晚上都不出门,现在县城路灯亮了,路也修好了,我们出行方便,生活也舒心。”家住洽塘西街的居民告诉记者,城区光明工程建设、老城区市政道路改造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不仅让阿坝县变得更美了,也为她凝聚了繁华和人气。
崭新的教学楼绿树掩映,课间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笑语喧哗。“阿坝县双语寄宿制完全中学占地约12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9779.96平方米,学生人数2000人,总投资1.5亿元,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体育运动区。”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主教学楼由德阳市全额援建,总建筑面积8752平方米,投资1800万元,建筑风格为藏式,包含40间普通教室、19间教师办公室、10间教研室、2间会议室、1间多功能厅。
蜿蜒流淌的阿曲河上,一座长160米、宽22米独具藏族特色的大桥即将竣工通车,这就是德阳援建的德阿大桥。该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德阳定补资金600万元。德阿大桥竣工通车后,有效实现了阿坝县老城区和南岸新区有机结合,延伸了城市商业轴线,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
截至今年10月,德阳援建项目完成投资14288万元,定补到位资金1086.3万元。全部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196万元,占总投资的65.6%,德阳定补资金到位5577.6万元,支出5474.47万元。德阳市各地各部门累计为阿坝县捐款捐物799.93万元。
产业援助——由“输血”到“造血”
走进位于麦昆乡沃朗村的“阿坝县生态农业产业园”,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大棚里,风干的菜叶依稀可见今年丰收的景象。“2013年,由政府牵头成立了‘阿坝县净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是800万元,打造出一个占地2000亩、以蔬菜和食用菌标准化种植为核心的示范区。”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科技培训……如今的阿坝县农业,已经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
“针对阿坝县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我们还为阿坝县量身打造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德阳援阿前方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挖掘畜牧业养殖的潜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畜产品资源接续基地,使阿坝县畜牧业产业利益最大化、放牧科学化、草场生态化。
“感谢德阳对我们的支持,为我们出资180万元成立合作社,现在有成员30人,大家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养殖牦牛。”贾柯河牧场牦牛产业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曲柯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优化、改良畜种,提高成员的科学经营管理能力,逐步迈向规模化、产业化养殖。
“除了贾柯河牧场牦牛产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分别出资89.6万元、128万元,成立贾洛乡牦牛专业合作社和贾洛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援藏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成立,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致富增收的福音。
智力援助——为发展注入活力
刚刚在德阳参加完干部培训和文化交流的河支乡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这次培训学到了许多先进经验和事例,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从如何做好一个新时期的干部等方面。”参加此次培训的还有来自阿坝县其他基层单位的109名干部职工,这将为他们以后工作更加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充分重视项目建设的同时,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对藏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为此,德阳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把智力援藏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品牌”。
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支教、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合作,如今的援建工作,内容正在逐渐增多,内涵也在日益加深。今年1—9月,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5场次,参训人数1790余人(次)。其中“人才培训”完成总进度的40%;“文化下乡项目”、“援建项目前期工作及管理”等项目均按原计划稳步推进。
新闻推荐
团结奋进 接续拼搏 奋力推进阿坝发展新跨越 ——访中共阿坝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苏均
■米道宽陈英张永怡12月的阿坝高原,寒气逼人。在阿坝县建县6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阿坝县,阳光照耀下的阿坝县城显得格外美丽宁静,宽阔整洁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繁华的洽塘街,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南岸新区…...
阿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阿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