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惠民春风拂高原

阿坝日报 2014-12-10 14:38 大字

编者按:党的惠民春风吹拂高原,阿坝县各族群众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耕作、人背马驮到天路横越的历史性跨越。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殷实富裕……60年凝心聚力,不断发展谋跨越;60年沧桑巨变,成绩斐然谱辉煌。一个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新阿坝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米道宽  陈英  张永怡

峥嵘岁月一甲子,沧桑巨变60载。回首建县6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坝全县干部群众沐浴党的民族政策,克服重重困难,踊跃投身民主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开放,实现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伟大跨越。

60年来,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风般沐浴着雪域高原。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国家对藏区财政直接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州、县自身财力的壮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风雨历程,阿坝大地硕果累累。一路走来一路歌,人居环境、交通出行、住房家具、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穿着打扮、城乡面貌等焕然一新。60年一甲子,政策惠民生,阿坝伴随着经济发展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一路走来一路歌——从民主改革到党的十八大惠民春风,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全县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民主改革初期,旧阿坝“一穷二白”。沉重的赋税加上敲骨吸髓的高利贷盘剥,使广大农奴一无所有。当时的藏族民谚中描写道:“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真实地反映了旧阿坝的经济落后和广大农奴的生活窘况。

建县后,针对自然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等情况,各级党政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阿坝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雪域高原。乘着徐徐改革春风,阿坝县农业打破了“以粮为纲”,使农村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村产业结构从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副、工全面发展;牲畜业通过畜种改良、草场建设、改善经营模式等提高了商品生产率,调整了畜群结构,保护了生态环境。

60年发展、60年辉煌,阿坝县经济社会发展驶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金秋9月,走进阿坝,素有“草地青稞粮仓”美称、“摄影天堂”美誉的阿坝县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畅通、幸福、魅力、和谐、活力的崭新阿坝。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新阿坝正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阿坝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仅路宽了,房子多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经常饿着肚子去干活。”看看现在,回想过去,满脸皱纹的刚果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

变化最大的是基础设施。走进阿坝县,道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引进家里,崭新的牧民定居点星罗棋布,城镇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的变化助推着阿坝的跨越发展,农牧民群众满脸喜悦。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十一五”期末,该县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城镇1103户5000余人和农村21乡83村45991人的饮水问题;实施110KV线路、110KV变电所、35KV输电线路等农网设施建设,全县发电总装机达6台,容量2935KW,解决19个乡镇用电问题;公路通车总里程871.191公里。随着大批重点项目的不断建成,为阿坝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的升级带来了农业产业发展的飞跃。走在麦昆乡沃朗村的农业示范园区内,蔬菜大棚拔地而起,莴笋、高原娃娃菜等种植基地一片苍翠。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建设良种青稞、无公害蔬菜等种植业基地,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一园四区”格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全县农业产值4632万元,较上年增长6.6%,粮食总产11353吨,比上年增长2.1%。全年,种植马铃薯8000亩、无公害蔬菜5000亩、绿豌豆10000亩、道地中药材10000亩,生产高原中低温食用菌300万袋。

畜牧基础得到不断夯实。“有了棚圈再不愁冬天牲畜会冻死了。”据麦尔玛乡牧民彭措介绍,没有棚圈的那些年,冬天格外冷,很多牲畜冻死、饿死。如今棚圈让牲畜有了温暖的家,牲畜的存活率自然提高了。全县2013年牲畜存栏达391409混合头;肉类产量6667吨,同比增长16.4%;奶类产量21274吨,同比增长1.5%。

旅游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该县狠抓旅游,全力打造藏传佛教文化、安多民居建筑文化、雪山牧场、草原湿地、冰川湖泊特色,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科考探险、宗教朝拜为一体的旅游圣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28.1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00万元,同比增长17.9%。

201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720万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5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76253万元……一连串的数子,给阿坝县自1954年建县以来的发展变化做出了最好的注脚。数子凸现变化,数子品味成就,数子感受崛起

一路春风一路歌。在一三互动,二三联动中,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惠民春风拂高原——党的系列惠民政策和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筑牢农牧民群众幸福基石,农牧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小孩上学不花钱,建房有补助,老人还能领‘工资\’,种地、养畜还有补贴。”说起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多项惠民政策,阿坝县65岁的牧民德登一脸兴奋。在定居房温暖的火塘旁,他掰着手指细数自己家享受到的惠民政策。

在各级党政的关心爱护下,阿坝县的社会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涉及影响群众幸福指数的各方面实际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奋发有为的劲头大跨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行走在阿曲河畔,芳草如茵的草原,一幢幢牧民新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星星点点的牧民定居点,犹如撒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老人和孩子在定居房里惬意的生活着,而不再是逐水草而居;新型帐篷犹如洁白的雪莲花盛开在草原上,牧民们撑起帐篷、用着“九大件”,再也不怕风雨的侵蚀;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卫生院修进了定居点,“新农合”全覆盖,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一步步得以妥善解决。

近年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到“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藏区“三大民生工程”为阿坝县农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筑起了牢固的基石。

为改善藏区群众居无定所的艰苦生活,2009年,阿坝县启动了“藏区牧民定居行动”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在全县19个乡镇场、77个行政村实施了定居行动计划,建成了77个定居点,完成定居新村公建及产业配套项目,让8507户、51762名牧民群众住进温暖舒适、生活便利的定居房,牧民生活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同时,适合藏区气候和环境特点、符合牧民实际需要的8507顶牧民新型帐篷也全部免费发放到牧民手中。

“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改变了藏区孩子的人生轨迹。据了解,该计划已惠及阿坝县816名藏族学生,他们中近九成来自农牧民家庭,较好地解决了该县部分家庭因贫失学的问题。

卫生事业发展计划成效显著,以近几年为例,2009年,该县投资近4000万元实施了阿坝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2012年,该县投资2482万元,完成了7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22人,同比增长8.0%;“新农合”参保达61259人,同比增长4.5%。

从逐水草而居到牧民定居,从看病难、看病贵到“新农合”覆盖,从“9+3”到文化惠民……党的惠民政策真是数也数不完、道也道不尽,走在阿坝大地,农牧民纷纷告诉记者。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无不彰显出民主改革以来阿坝在党的系列惠民政策春风吹拂下发生的巨变,无比焕发出阿坝亘古未有的繁荣和昌盛。60年的征程,太多党的阳光雨露洒在雪域高原。

如今的阿坝县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群众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富足。阿坝儿女将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阔步向前,续写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加快形成依法治州和从严治党新常态——州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发言摘登

12月12日,州委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进一步集中学习讨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分析研判新形势新任务,积极谋划新举措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和从严治党各...

阿坝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惠民春风拂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