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点亮之际 ——阿坝州电力公司阿坝县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纪实
■彭秋杰 记者 魏银燕
从阿坝县县城到茸安乡夏尔尕村,要先经过一段“大路”。所谓大路,仅仅是一条双车道。由于长年累月受重车的碾压,路面到处是坑坑洼洼。尽管河对岸是葱葱郁郁的原始森林,道路两边的各种野花也风姿绰约地盛放着,然而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没有人敢掉以轻心,甚至,乘车的我们也要牢牢抓住扶手,全神贯注地看着前面的路。
刚出发没多久,一片乌云就飘了过来,几分钟后便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渐渐变大,随后变成了冰雹,小拇指大小的冰雹密密匝匝地落下来,砸在挡风玻璃上噼噼啪啪地响。半个小时不到,云飘走了,冰雹停了,明晃晃的太阳又出来了。“这里的一天,随时会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为我们开车的电力施工人员韦师傅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天气。
一根电线杆的旅程
沿着“大路”前进大约40公里,我们便来到分路口。前面是一条狭窄的机耕道,只能允许一辆“小四轮”通过。在大路和小路相接的空坝上,横七竖八躺了许多电线杆。由于大车进不去,只能将电线杆放在这里,让“小四轮”送进去。原本12米长的电线杆在这里只能做成两根6米的。随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山路难行,弯道又急又多,12米长的电线杆运输不便,只能让厂家做成6米一根的,运到现场后,再用焊机将两根电线杆焊接成一根。
跟随着运输电线杆的“小四轮”,韦师傅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汽车,往茸安乡行去。这是一条从大山中间开凿出来的便道。相比这条道路,刚才的“大路”简直算得上高速公路。我们头顶上是悬崖峭壁,不少地方高度很低,车顶几乎擦着悬崖通过。一旁是坚硬的峭壁,一旁是湍流的河水,不管坐在那一边,都有撞上峭壁或者掉进流水的感觉。由于刚下的一阵大雨,地面坑洼的地方积了许多水,车轮碾过,溅得到处都是。
一路惊慌,我们来到了项目所在地茸安乡蒙古村已是中午十分。沿公路边上,是一堆堆电线杆和施工材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离施工点最近的位置。电线杆到了这里,还不算到终点,需要通过人力或者绞磨机,运到施工点上,才可以进行施工。
谭作发是施工三队队长。他指着半山腰上那一排铁塔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负责完成的。所有的塔材、水泥和砂石都是骡马运上去的。今年3月份,他们到这里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在没有道路的原始森林,开出一条小道来。有的地方没有办法修路,只能从峭壁之间的草丛中开出一条路的样子,人们需要抓住草丛和小树枝,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山。
最麻烦还是运输,怎么把施工的材料和器械运上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由于峭壁之间的小道骡马不能行走,他们只好在更远的地方开出便道,让骡马绕行一大段路。“单边5公里,一天走两趟。”正在给骡马装料的米师傅告诉记者。而对于那些连绕行都不能抵达的地方,只能通过架设索道。谭作发指着山腰上的N107铁塔告诉记者,那里的所有材料,都是由骡马先驮到N106,然后在通过索道,送到N107。材料和物品可以走索道,施工人员只能徒步攀爬峭壁之间的小道。谭作发摊开手,记者看到那手掌上布满了新旧伤痕!他告诉记者,尽管每次上山都带着手套,但还是会被路上的荆棘刺伤。
夏尔尕村民的期盼
索戈骑着摩托车在夏尔尕村子的小路上来回走了很多遍了。去年,他当选上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当村委会主任以来,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通电、通路上。这天,他听说施工公司一行要来,一大早便来到这里。在等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了。我们刚下车,他便走上来急切地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通电。随行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目前的进度,可能要等到10月份了。“要等那么久啊,不是说好8月份就可以通电的嘛。”索戈一边把摩托车熄火,一边小声嘀咕道。
索戈所在的夏尔尕村属于典型的无电地区。今年春天,他和村民得知电网要建设到他们村里,都很激动。不少人家提前去城里购置了电冰箱和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然而由于路途遥远,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加上连绵的雨季,施工进度很慢。每天,都有村民来到村委会,问索戈什么时候可以通电。索戈没有办法,只好天天骑着摩托车往工地上跑,请求施工人员“动作快一点”。
索戈带着我们来到10KV线路施工现场。只见工作人员正用绞磨机将焊接好的电线杆从山脚往山腰拉,一台小型发电机“哒哒”喘着粗气,一点一点地将电线杆挪到山上,然后吊进挖好的坑里面,工作人员一边填土一边用木棒将土夯实。在这块空地上,一共要立起来三根这样的电线杆。从山脚焊接电线杆,到绞磨机运上山,再到将电线杆立好,一共要花三天时间。“这样的效率是我们这里最快的,因为这里的施工环境最好。”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地方路途太远,又是原始森林,绞磨机派不上用场,就只能人力抬电线杆。十六个人抬一根电线杆,抬到山上,再进行焊接和立桩。“只要少下雨,每天都做活,就算不错了。”阿坝县供电公司城乡供电部副主任吴修富说。在这里施工,最担心就是天气。除却半年的冰冻期,仅有的几个月施工时间里,如果遇到下雨,造成塌方,材料运输不上来,人员没有办法施工,就白白耽误工期。“6月份整整一个月一直在下雨,我们基本上没有做事情。”谭作发告诉记者,也正是这个原因,原本可以提前完工的线路建设只能往后延迟了。
记者手记:
在阿坝县,除了以夏尔尕为代表的无电村以外,还有不少无电地区。吴修富指着阿坝县地图告诉我们,阿坝县茸安乡和求吉玛乡为最大的无电地区集中地。仅茸安乡,就有格尔登玛村、安坝村和夏尔尕村为无电地区。自古以来,这些地方都没有能够通电。这些地方大多属于原始森林,电线要穿越原始森林和无人区,施工难度极大。而求吉玛则是阿坝县最远的一个乡,和青海、甘肃交界。这里属于纯高原牧区,也属于典型的无电地区。在阿坝县无电地区建设项目中,将在求吉玛和茸安乡建立两座35KV变电站并配套10KV及以下线路,预计10月底前完成。在完成这些项目之后,将彻底解决这些地方的用电问题。
对于阿坝州电力公司而言,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最大的收益是社会效益。吴修富告诉记者,求吉玛项目总投资7500余万元,共惠及393户人家。在电网建设好之后,一年的维护费用也要几十万元。电费能够收多少呢?吴修富算了一下,一年不会超过2万元。“按这样计算,国家电网很多年也不能收回成本。”阿坝州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实施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完全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藏区人民也有权利享受到电,享受我们社会进步的成果。”
“让无电地区成为历史”。这是阿坝州电力公司每个人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背后是国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而那些日复一日在高山深谷工作的工作人员,无一不是这种责任和担当的践行者。记得一名年轻施工人员说过的话:“能够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我们很骄傲。这里的每一株野花,每一棵小树都可以见证。”在离开蒙古村项目点的时候,记者看见满地的胡豆花正盛开。在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冰天雪地。在他们完成的时候,也许胡豆早已收获了。日升日落,岁月更迭,有电,也许是当地群众生活的最大改变。
新闻推荐
让各族群众共享 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对话阿坝县文体广新局副局长杨芳
记者:众所周知,阿坝县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近年来,我们的文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除了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文化下乡这三方面,我们还做了哪些努力?杨芳:非遗和文物保护工作,截至今年已公布我...
阿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阿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