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党员父亲

农村大众报 2021-05-19 14:07 大字

王继训

我依稀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傍晚,身材魁梧的父亲从城里的工厂下班回家,哼着小调,少有的春风得意。他将自行车点下,顺手就驾起带篓的独轮车去村东的土场推土垫栏去了。那时母亲常年在圈里养着几头猪,推土垫栏扫猪圈都是在城里做工的父亲的活计。

父亲一连推了五趟,已是大汗淋漓。母亲做好晚饭,劝他歇息,他笑哈哈地说:“今天高兴,我多推两车。”

晚饭时,父亲破例地让母亲到街头的小铺买了一瓶烧酒。母亲问:“今日咋恁高兴?啥喜事?”

父亲把斟上的一杯酒一饮而尽,道:“我今天入党了!”

那时我在城里的淄博十八中读高中,正在争取入团,一听父亲说入党了,顿感阳光灿烂,忙问:“哟,爹入党了,入党宣誓了吗?”

父亲又喝下一杯,说:“今下午在车间挂了党旗宣誓,从今天开始,我是共产党员了。”

从那时开始,我感觉父亲似乎脱胎换骨变了另外一个人。不久,厂里安排他任木工车间主任。从此,父亲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时他工资极低,春夏季节只有一条裤子,晚上洗洗早上穿。有次我见他早上穿上湿漉漉的裤子,心中很是酸涩,说:“爹,我这月发了三块钱奖学金,你添上去割块布做条新裤,你是共产党员哩。”

父亲抚了我的头一下,说:“甭价,你好好学习就是,共产党员就该吃苦在前。”说罢骑上自行车风一般上班去了。

我们那时是农村的工属户,交钱换的一点口粮根本不够,父亲便常在礼拜天时起五更骑自行车去桓台、邹平一带的集市上去籴点粮食。有一次被工商部门戴红袖章的人查扣了,他半夜里悻悻地回到家。母亲得知后,心疼钱,呜呜哭了,骂查扣的人是土匪、抢盗。父亲却反过来劝她说:“不能那么骂,他们也是工作。”

1983年春天,父亲刚满50岁,按照规定退休了。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父亲便找村支书说:“我是党员,身体还硬朗,想办个木工作坊,一是为村里培养几个木工,二是增加点家庭收入,三是带动一下村里的个体工商业发展……”他利用三间场院屋,开办起村里第一个个体木业作坊。这个作坊存续了十几年,达到十几个人的规模,得了好几项荣誉,真正成了村里个体工商户的一面旗帜。

父亲虽然只读了两年书,但他却是我们村第一个个人订阅报纸的人。我那时常在当地的报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所以阅读《淄博日报》和观看《新闻联播》成了父亲雷打不动的良好习惯。他说,看看报纸,听听新闻心里亮堂。

我的儿子和侄子都是在读大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家的党员数量达到6名。对此,父亲无比自豪,他曾在许多场合说:我家六个党员,可以成立支部了。我和几个兄弟便逗他说:“那得投票选支部书记呢。”父亲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我党龄最长,资格最老,你们谁敢不投我的票?”

记得有一年农历二月初七,父亲过生日,我的许多朋友前来祝贺。席间,有个自以为有点艺术成就的人口无遮拦地说了一通不负责任的“狂话”。父亲听了,额上的青筋暴跳起来,一拍桌子冲那家伙吼道:“看你说些什么话,我这里不容你这没良心的东西,立马走人!”那家伙吓得额上冒着冷汗,真就灰溜溜地走了。父亲又转回头,冲着我严正地说:“你若再交这种朋友,我也不客气。”

父亲的晚年下肢得了静脉栓塞,行走相当困难,许多事情都由别人代劳。但有一项他一直亲力亲为,那就是到村里党支部交纳党费。每个季度的第一天,他都会步履蹒跚地走一趟村委,许多乡亲都熟悉他的习惯,见了他,故意问:“又去村委了?”他便应到:“哎,对。”那人又问:“干啥去了?”他便大声回答:“交党费了!”那声音显得无比神圣与自豪。

电视上常有向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名流遗体告别的场面。父亲最看重盖在遗体上的那面党旗,他曾郑重地让我打听普通的党员去世以后身上能不能盖党旗。当我将打听的结果告诉他说:“一般党员也能盖的。”他欣慰地笑了。然后对我们姊妹四人说:“我死了以后,啥要求没有,就是想在身上盖一面党旗。”我们默默地记住了父亲的这个心愿。老人81岁离开时,我们怀着一种神圣情感庄重地把一面鲜红的党旗盖在了他的身上,父亲的神态里无比安详和满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所以我想起了我的党员父亲。想起父亲便思绪澎湃,感慨万千。我们这个党创建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一大召开时只有13名代表,在上海兴业路72号开会时,受到暗探袭扰,无奈之下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血雨腥风,百折不挠,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如今中国共产党拥有党员9000多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如此成功,如此伟大,正是因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深入人心,正因了千千万万像我父亲一样普通党员的忠心赤胆。

因此,我想起了英国托·富勒的一句名言: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我的党员父亲骨子里坚如磐石的信念和身上所释放的巨大力量,足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和神圣!

新闻推荐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福山民众教育馆(下)

于业功、李丕涛(前排左一、左二)在福山民众教育馆合影【前情回顾】1937年7月下旬,中共胶东临时工委敌工部部长柳运光来到福...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