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祭酒 ◎茜荷

亳州晚报 2021-03-26 08:53 大字

[摘要]◎茜荷

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贾家的孙媳妇中,有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她就是荣国府政老爷家的长媳,稻香村的女主人李纨。李纨的父亲名李守中,是当朝的国子监祭酒。这个职务,乍听起来会感觉有点奇怪,不太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职务,国子监与祭酒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首先要从“国子监”说起,它的起源与被历史褒贬不一的隋炀帝有关。在我国隋朝以前的历史上,封建政府在朝廷设立的教育机构大都叫太学。隋炀帝继位后的一个改革即是把“太学”这个之前国家的最高学府改成了“国子监”,在增加了它负责全国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还被赋予了另一项重要的监督职能,即弹劾官和参议国政。

隋朝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在都城设有“国子监”,不过是职能略有些变化。唐代时,因有西东二都,所以他们先后在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分别设立了国子监,并下设国子、太学、律算、书等多个学部,依旧主要承担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到了宋代,国子监开始开办起了具有贵族性质的学校,专门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并一度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后来因这些纨绔子弟往往只是挂个虚名,并不真正到校上课,学校不成个样子,最终其最高学府的职能还是被太学替代了,国子监沦为只是负责教育行政,掌管全国学校。与此同时,它原有的对朝廷官员的监督职能等也逐渐被淡化。

元朝以后,国子监同时作为国家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隶属礼部。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贡生”或“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中,那个被讽刺奚落的反面角色“严贡生”的名头便是由此而来。

跟唐朝一样,明代因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它的国子监一时也有两个,即南京的“南监”,北京的“北监”,但职能依然没有多大变化。不过到了清朝中期,国子监却发生了质变。一方面,国子监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另一方面,清末时国子监沦为卖官鬻爵的腐败机构。各种职位以高低论价,一时间,堂堂朝廷官府,乌烟瘴气,斯文扫地。

这情节,在《红楼梦》里曹公笔下也有所揭示。当时宁国府的儿媳妇秦可卿吊死天香楼,痛不欲生的公爹贾珍大办丧事时,嫌儿子贾蓉的“监生”没什么名分,看起来不好看,就临时用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龙禁卫。这还是跟买官者关系比较近的,否则,非得要一千五百两银子不可。

同时,大清国子监还有另一个捞钱门路,那就是凡依照规定缴纳一定数额钱两给朝廷的,即可给一个“例监生”的名号,类似于拿钱买文凭。据说慈禧太后的父亲便是这样的一个“例监生”。这样,由于很多官员的官职都是花大价钱买来的,所以他们一旦上任,就立马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第一步想的不是怎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怎样先把之前投入的成本捞回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场腐败若此,百姓何以聊生,大清何以不灭。

不过物极必反。到了清末的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早已变质了的国子监也遭取消。新设的学部成为教育行政机构,后来学部在民国初年最终变身为后来我们熟悉的教育部。

“祭酒”一职,是自古对掌管教育官员的固定称谓,它的历史比国子监要悠久。据史料记载,汉代时太学就已经设立了“博士祭酒”,为太学的最高官员。西晋时设有“国子祭酒”,隋唐模仿晋制设置“国子监祭酒”,官职为从三品,为国子监的最高领导。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

至于“祭酒”一词的出处,据说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会推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先举杯为祭,称之为“祭酒”。就像我们平时比较正式的聚会上,端杯前往往在座的尊者要先说上几句一样。我国古代社会一向尊崇老人,重视祭祀,因此将“祭酒”作为负责教育长官的称谓,也是古人对教育重视的一种表示。

再回到本文开头,李纨的父亲作为国子监祭酒,掌管一朝的最高学府和教育机构,社会地位显赫,文化氛围浓厚,说李纨出身书香门第也是实至名归。但即便如此,李老爹却是个老派的读书人,本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对李纨自小以封建礼教标准严格要求。她也就略识几个字,略读几本书,略记得前朝的几个孝贤烈女,平时主要都是以女红针线等为主。

于是我们看到后来的李纨,在出嫁青春丧偶后,虽处膏粱锦绣中,却竟如槁木死灰一般,除侍亲养子,陪府中几个小姑做做针线外,别的什么都不问,也什么都不会。大观园姐妹兴高采烈结诗社的时候,她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可见李纨的书香门第也就只是个出身而已,她的身上很少散发书香的芬芳。这是封建时代一个女子的悲剧,更是封建时代文化教育的悲哀,他们所谓的重视教育,也不过是有针对性的而已。

新闻推荐

马鞍山红十字公益救援队发起人张荔: 救援队伍中的“铿锵玫瑰”

张荔给孩子救援哨马鞍山红十字公益救援队发起人张荔:救援队伍中的“铿锵玫瑰”她是从德国归来的医学博士,精通生物医学;她是...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