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司、茅厮

达州晚报 2021-05-27 09:44 大字

四川有句歇后语:máo sī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máo sī坑,指厕所的粪坑,肯定臭。置身máo sī坑的石头,不但臭,而且硬,很奇葩。这句歇后语,多形容态度固执强硬、说话办事蛮横无理的人。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方言岛上的移民从来源来看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军队的驻防或屯垦;二是平民逃荒、逃难迁徙而来。”“这些移民不可能不跟土著接触,因此也难免要吸收当地的语言成分。例如南平话就从建瓯话吸收了一些词汇。”并举例说:建瓯话称厕所为“东司”,南平话则借而称厕所为“茅司”。四川方言里的máo sī,应该与南平方言相同,写作茅司。

东司,起源于唐代。唐代有东西二都,凡设于东都洛阳的官署均称东司。称厕所为东司,源于唐代的寺庙。寺庙常将厕所设于寺庙的东、西两边,分称为东司、西司,如此命名有没有讽刺官衙的意味,不得而知。后来,寺庙厕所的专称渐渐传至俗世,俗世人众亦称厕所为东司。再后来,厕所一词广泛应用,东司渐渐湮没,只保留在少数地方方言里。

茅司,亦可写作茅厮。徐小凤《四川方言“茅司”、“人户”考》“‘茅司’,也作‘茅厮、毛司’,即四川方言对厕所的俗称。把‘厕所’叫作‘茅司’,不只限于四川方言中,根据《汉语方言大辞典》的调查:河南林县、安徽安庆、湖北武汉、福建南平、安徽绩溪、浙江象山等地的方言还保留着同样的用法。孙绵标《南方方言疏证》:‘茅司,通俗谓之茅池,即厕也。’”《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换宝玉通灵知奇祸》,“大家头宗要脱干系,二宗听见重赏,不顾命地混找了一遍,甚至于茅厮里都找到。”

厮,本指“干粗活的奴隶或仆役”,进而引申为“无身分或下贱的人”。明清小说里经常出现“这厮”“那厮”,是一种蔑称。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定风丹尚未曾见用,如今送了大圣,管教那厮扇你不动,你却要了扇子,扇息火,却不就立此功也?”

旧时民间厕所简陋,多用茅草草草搭成,哪有一丝半毫唐代洛阳东都官衙的模样,再称东司纯属自欺欺人,以茅代东称厕所为茅司,恰如其分。古时仆役和身份下贱的人居住的房屋,俗称“厮舍”;厮舍自然简陋,房内零乱肮脏,甚至可能若厕所般臭气熏天,以厮代司称茅司为茅厮,或源于此。

新闻推荐

七律·立夏(外一首)

□邓本宝历书偶阅方知夏,笑叹凡情总惜春。蝶恋红残愁万缕,鹂鸣樱熟乐千人。青梅已作南疆酒,小麦将为北国珍。遥望山川皆染绿...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