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青年王稼祥学立志 走访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
□记者 乐培意 娄阳
“愿以后保持这热血沸腾的赤心,去一改旧习,那才不愧做个廿世纪的新青年呵。”1924年,18岁的王稼祥给少年学友王柳华(堂弟)写了这样的一封信,信中的字字句句无不透露出这个热血青年对社会的担忧、对国运的关切。青年时期的王稼祥志存高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来到风景秀丽的狮子山,耳畔传来安师大附属中学(11中)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校内的百年建筑“圣雅各学堂”就是王稼祥曾经读书的地方,而王稼祥纪念园也坐落在旁。迎着台阶而上,威武挺拔的王稼祥铜像目光坚毅、目视远方,如同他坚定不变的理想信念。纪念园内收集并陈列了2306件重要的信件、文章等带我们重温那滚烫的初心和梦想。
1906年,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的王稼祥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1922年,王稼祥来到安徽南陵县乐育中学求学。1924年转入芜湖圣雅各中学高中部学习。“王稼祥的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度过的。”在王稼祥生平陈列室,提起王稼祥在芜湖的求学经历,讲解员谈娜娜娓娓道来。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地处长江沿岸水陆交通要道的芜湖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各种新思潮比较活跃。在芜湖求学的王稼祥从这里开始接触到进步的思想,逐步确立自己的志向。“当时设在长街的科学图书社是发行进步书刊的一个阵地,王稼祥常常利用一些有限的课余时间,来到科学图书社,购买进步书刊《新青年》、《向导》等。”
在圣雅各中学,王稼祥把强烈的求知欲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联系在一起。他经常在思考着这些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从中寻求真理,寻找到答案。“在进步思潮的感召下,王稼祥逐步认识到青年人应当肩负改造社会的重任,要有置身于革命的远大抱负。只有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彻底改造中国。”
19岁的王稼祥在芜湖立下志向:革命是我终身的寄托。他参加了进步社团“协社”,创办了宣传新思想的《狮声》月刊,主笔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身体力行去践行着自己的远大志向,他以笔为武器,不断在学生中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觉悟。
在王稼祥生平陈列室第一展区的一侧,铜像制作的爱国学生运动场景栩栩如生,王稼祥身姿挺拔,在学生中奔走呼号。1925年5月,芜湖掀起了收回教育权、反对奴化教育的爱国学生运动,王稼祥作为圣雅各中学的学生代表参与并领导了“反奴化教育,
(下转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8日,当泾县汀溪乡红岭村居民王丽(化名)拿到自己崭新的身份证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泾县公安局汀溪派出所副所长姚俊...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