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吴国鸠兹邑

大江晚报 2021-05-17 00:43 大字

鸠兹邑在荆山湖侧

《左传》:“三年春,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杜预注:“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杜预是西晋人,所注“芜湖县”当指西晋时芜湖县所在地。

《汉书·地理志》唐颜师古注:“清水(即青弋江),西北至芜湖入江。”这里的“芜湖”是指湖泊,因为唐代未设置芜湖县。《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八》:“芜湖水,在(当涂)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尝镇此。”

《三国志·陆逊传》:建安二十三年(218)“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孙权遣陆逊讨伐费栈,陆逊用疑兵之计破费栈,“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芜湖县志》引(宋)《太平御览》《宣城图经》云:“芜湖山在县东南,山因湖以名之。汉末於湖侧置无湖县。今县东南湖上更无他山。《御览》所云芜湖山当即今荆山,旧名志失考耳。”

唐代当涂属宣城郡,无湖是当涂县下的属镇,当涂西南八十里的“无湖水”,即元朝芜湖县令欧阳铉命名的“欧阳湖”,湖在大、小荆山之间。与《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方位和里程吻合,可证唐代所谓“无湖水”,即今荆山湖。

上述文献资料表明,汉末献帝建安二十三年之前,孙权为防止山越人作乱及扩充兵员计,命偏将军陆逊屯重兵驻守,南控三江(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上游的山越人进犯作乱;西距曹军欲越江灭吴,以策应对江濡须坞。此时,这里已成为拱卫都城建业的战略要隘。为加强防御,黄武初将赭山脚下的芜湖县城徙至荆山湖侧的高地上。三国归晋,两晋芜湖县治仍在荆山湖侧,晋谢尚、王敦尝镇此,直至东晋末年被“省入襄垣”注销县级编制。

至此我们才理解西晋灭吴的镇南大将军杜预注:“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的全部含义;注中的“芜湖县”是指汉末至晋末约二百年间在荆山湖侧设置的芜湖县,明确了鸠兹邑既不在县东三十里的张镇,也不在县东四十里的勾慈港,更不可能在楚王城。值得一提的是,顾祖禹先生和侯仁之教授都说鸠兹邑与芜湖县同在一地,笔者也赞成。因为杜预在平定孙吴南部的襄阳、武昌、江陵、豫章等郡县后,便挥军顺江而下,直奔建业灭吴。然而,欲克建业必先克芜湖,作为晋军统帅,他到过荆山湖畔的芜湖。作为学者,他知道“鸠兹之战”的发生地,他所见到春秋吴国的鸠兹邑应是遗址,“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的“东”,是近距离的表述,即现代汉语“东边”的意思。

上文从史料上考证了春秋吴国的鸠兹邑遗址,在荆山湖西侧的台地上(地表高程22-25米),即今鲁屋基、平山口、小南阳、山阳村一带。但是缺乏考古学的一条重要佐证;遗址半径3-5华里范围内必须有同时代的墓葬群。

2007年5月,在新兴铸管厂扩建工程平整场地的工地上,出土了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鼎:通高30厘米,口径29.5厘米。此后,我们对该地块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采访,北自松元村,南到查湾村,包括原芜湖钢铁厂及联盟化肥厂在内的2平方公里范围。这一地块海拔高程20-26米,地表原分布大小圆形墓墩百余座,据清康熙版《芜湖县志》云:“圆墓山,在县东南五里”民国后讹称为“元亩山”;《芜湖市地名录》记载,“元亩山由九十多个山丘组成,海拔29.8米,方园32里”。从现场采集的几何印纹陶片和原始瓷片的纹饰分析,以及对墓葬形制的研判,结论是:圆墓山分布的“圆墓”类似于“皖南土墩墓”的鸠兹邑的墓葬区,时间在春秋中、晚期,与“鸠兹邑”的存续年代相吻合。

鸠兹邑是春秋吴国的“首都”

《越绝书·卷第十二》:“吴故冶西江”。西江即今皖南地区的青弋江。文物普查资料显示,青弋江流域有两座吴国故城遗址:一是南陵县东的牯牛山城址,经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明确了存续年代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是吴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吴越地区最大最早的都城。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左传》记载的春秋中晚期“鸠兹之战”发生地鸠兹邑,是春秋吴楚争霸首战之地,两处都是吴国故都城址。初唐杨炯《李怀州墓志铭》云:“迁宣州刺史,吴王旧邑,楚国先封;江回鹊尾之城,山枕梅根之冶。”鹊尾城是初唐时建在江边的南陵旧县城,今繁昌新港镇;梅根冶即《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南陵有梅根治,每岁铸钱五万贯”,今大工古铜矿冶炼遗址在焉。而“吴王旧邑”则为确立牯牛山城址和鸠兹邑为吴国故都(即吴故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于鸠兹邑的存续年代,应早于“鸠兹之战”。春秋时期的吴国,源于商周时代分布于苏皖南部、浙江西北、赣东北地区特有的,无圹穴圆形土墩墓和几何印纹陶文化的“干越”民族。商周时因盛产铜矿和精于冶铸武器而闻名于世。《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干越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

西周时干越人立国号“攻鋙”,中原人翻译为“勾吴”简称“吴”。吴国在春秋初期开始壮大,中期在申公巫叛楚由晋奔吴,对吴国士兵进行战术培训后,开始强盛。《史记·吴太伯世家》:“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寿梦称王在公元前585年, “鸠兹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70年,即寿梦称王第十六年,因此可以推断鸠兹邑是吴国强盛后第一代吴王寿梦(公元前585至560年)和第二代吴王诸樊(公元前560至547年)的国都,因为第三代吴王余祭迁都“濑渚邑”,即伍子胥奔吴之所,后称固城。遗址在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固城湖畔,城垣略存。

吴既迁都濑渚,而鸠兹仍为临江战略要隘,此后与楚发生在长江芜湖段的鹊岸之战(公元前537年)和长岸之战(公元前525年)皆师出鸠兹。此外,鸠兹邑还是吴国兵源的集中培训基地和皖南铜资源加工成剑、戈、矛、箭镞等武器装备的集散地。因此,干将莫邪神山铸剑的传说并非没有依据。

刘平生 宋尧

新闻推荐

芜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

本报讯(记者潘晔)记者从市水环境办获悉,目前,芜湖市建成区74条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工作,并通过省级“初见成效”验收,城市建成区...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