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心态调整很重要■本报记者王云
一年一度的高考虽然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也从紧张的复习和考试中解脱出来,但是考生的心理并不会很快平静下来。不少考生由于突然卸下重担,心理落差非常大,可能出现过度放松、情绪低落、焦虑成绩等状况。那么,如何平稳度过高考后的心理调整期呢?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宿州市“爱与成长”青少年成长工作中心专职心理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孙恩常。
据孙恩常介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放纵心理,认为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了,于是连续开夜车,打游戏、追剧等;焦虑自责心理,总在担心自己如果考得不好的话,就对不起家人,因而陷入自责、惶恐甚至抑郁的情绪之中;绝望心理,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自暴自弃;迷茫心理,突然间脱离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因此,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状况值得家长们格外关注。
对于考生而言,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整,去适应这一时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变化。孙恩常建议,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性面对现实。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另一方面,适度的自我内心暴露是宣泄负面情绪的好方法。因此,不要怕被别人议论,而是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其次,考生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适度放松身心。可以在注意人身安全和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比如考驾照、短途旅游等。或者从事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从不同渠道去缓解高考成绩和填报志愿带来的压力。利用假期学习做家务,如做饭等,为大学的独立生活排除后顾之忧。约三五好友一起出游,在旅行中放松身心,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此外,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的中学生活做个总结,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做个设想和规划等。
在这段时期,家长的表现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孙恩常建议家长们要放平心态,充分发挥好家庭“避风港”的作用,给孩子更多关心和呵护。父母要随时观察孩子考后的心理状态,最主要的就是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当父母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孩子时,孩子自然会减轻心理负担。当发现孩子心理负担较重时,要鼓励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理智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再鼓励孩子对未来作出选择、安排。尤其是高考发挥失常的孩子,考后很容易陷入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引导孩子认识到:无论高考成绩是否理想,它都只是人生中的一站,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高考是人生的起点,重要的是如何走好以后生活的每一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日下午,高新区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讲专题讲座,邀请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谷彪授课。高新区...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