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年味
宋艳
十三四岁之前的我,是在莒县农村的一个小村子里度过的,那时候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还能穿上新衣服。时间虽已过去将近四十年了,但那些曾经隔着阳光的漫长,于我却是愈加难忘,记忆中的年味愈久愈醇香。
从腊八开始,年便开始了,那时的腊八粥,虽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有的只是自家地里收的黄豆、绿豆、荞麦和地瓜,在地锅上熬得烂烂的,喝起来香极了。
过了腊八转眼就是腊月二十三,在我们那里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爷的日子,这是仅次于春节的小年,家家户户给灶王爷摆上供品、水饺、柿饼和苹果,寓意事事如意、平平安安,人们点上香,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祈愿一年平安吉祥。苹果是我们村的果园里收的,家家户户都能分上一筐,大约二十斤的样子。平时不舍得吃,来客人祭灶上坟过春节都是要用的,奶奶总是把挑出来的好苹果藏起来,要不孩子们是留不住的,苹果拿出来满屋都是苹果的香,祭灶后的苹果和柿饼孩子们是可以分着吃的。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除尘的日子,也就是大扫除,除旧迎新,屋子里能搬的东西都是要搬出来的,搬出来后找一个细长的杆子绑上鸡毛掸子,把屋里能够着的地方都扫一遍,还有墙角的蜘蛛网,过年的大扫除是不留死角的,院子里大门口也是要洒扫干净的。
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这时候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烙煎饼、蒸饽饽、蒸年糕,做豆腐,每家的女主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煎饼是地瓜面的,要存上很多,年糕是用玉米面掺上白面充分发酵后上锅蒸,蒸好的年糕里面成蜂窝状,颜色金黄,松软香糯。豆腐家家都会做,都是自家种的豆子,泡好后上磨磨了再做的,过年每家都要做一方豆腐,意喻全家都有福之意。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六村里都要杀一头猪,家家都能分上一小块,鸡也是要杀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鸡,所以鸡是无须花钱买的。鸡蛋也是要有的,家里养鸡,留几个鸡蛋也是不困难的,但由于冬天的鸡下蛋少,有了鸡蛋也不舍得吃,留着过年用。那时候虽没有冰箱,但天气比现在冷得多,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寒地冻,存放东西很方便,院子就是天然的大冰箱,过年炒鸡蛋都是要把鸡蛋放在暖和的地方化化才能用。
临近春节的集是一定要赶的,买鞭炮,过门笺,也有买春联的,那时的春联都是村里会写的人自己写,然后再给邻居写。赶集鱼也是要买的,无论大小都是要买上一条的,年夜饭鸡鱼豆腐都不能少,鸡是大吉大利,鱼是年年有余,豆腐则是都有福之意,总之都是吉祥的象征。过年放鞭炮,贴对联,贴过门笺都是必不可少的,小小的五颜六色的过门笺,要贴在门框的上方,其色分红、绿、黄、粉、紫,贴时每张颜色都不一样,也有全贴红色的,寓意红红火火,贴过门笺是有讲究的,紫色一定要贴在东边,意喻紫气东来,而西边的第一张就要贴红色,风吹门笺动,色彩鲜艳,煞是好看。
在外工作打拼的游子,忙了一年是定要回家过年的,这时家中的大人孩子都盼着在外上班一年的亲人回家,家中的大人孩子往往都要到大门口张望几次,有的甚至要到村头等着,直到亲人归来,回家过年的人是不会空手的,总带些家里没有的稀罕物,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糖果,亲人回家,这份热情便化做丰盛的饭菜,来迎接一年未见的亲人,其丰盛热闹不亚于过年。
年夜饭的饺子也很有讲究,我们那里称饺子为古扎,饺子有一部分要包上硬币的,硬币有一分二分五分的,如果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说明来年有钱花,饺子要是煮烂了,是不能说烂或破的,一定要说挣,如果烂得多,就说,挣得不少,寓意来年多挣钱,生活更上一层楼。
除夕的夜家家灯火通明,户户张灯结彩,鞭炮声不绝于耳,寂静的村庄也热闹起来。初一孩子们换上新衣服,三五成群的去长辈家拜年,拜年是要磕头的,大家都互相串门,互相说着过年好,孩子们无论去谁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炒花生和油炸果子,那时候的年可热闹了,天虽然很冷,但孩子们别提多开心了。
那时候过年,大人忙着,孩子们盼着,鞭炮声笑声不断,年味十足,而今生活富足了,过年却已不太像从前,很多人选择外出过年,饭店过年,可我还是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共同举杯祝愿来年幸福平安。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刘彦美通讯员秦浩胡可廷报道本报讯车主忘锁车门,小偷恰巧“找上门”。小区转一圈,挨个拉拉车把手,迅速锁定作...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