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市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行动全面推进

陇东报 2021-01-03 00:40 大字

本报讯(记者闫慧)2020年,庆阳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城市困难群众脱困解困三年专项行动,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工作机制,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着力解决城市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深入推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救助、住户救助、就业帮助“五项解困举措”,确保城市困难群众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稳定脱困。

2020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庆阳市城市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行动方案(2020-2022)》,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困难群众脱困解困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消除城市困难群众绝对贫困。

据了解,庆阳市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城市特困人员和孤儿以及城市低收家庭三类对象就医、就学、就业问题纳入脱困解困范围。通过摸排,全市共识别城市困难群众11564户29410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0938户27960人、城市特困人员77户87人、城市孤儿41人、城市低收入对象510户1322人。

西峰区将大数据理念应用到脱困解困工作各环节,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仅对各类上报数据实现一键查询,还可以采集医疗保障、教育、住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数据,将摸底信息与各部门数据进行匹配,确保纳入对象的精准性,同时,对连续三年因病、因学支出较大的居民家庭进行大数据筛选,实现了动态管理、实时监测的智慧化运行,全面提升脱困解困工作的数据化、精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庆阳市对纳入脱困解困的城市困难群众实施一户一方案,因户因人施策,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精准”,落实综合性社会救助、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医疗保障、助学、住房救助“五项措施”。

宁县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价格补贴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全年共计发放救助资金3563.52万元。对登记认定为就业困难且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开展就业援助,积极推荐到城区相关企业及服务行业务工,探索劳务扶贫新渠道,采取购买环卫、保洁、治安巡逻等政府公益性就业网位,每年根据岗位需求优先安排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城市无房低保及特困人员家庭采取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实施住户救助,共计发放廉租房补贴207户,补贴标准每人每月105元。

正宁县积极拓宽救助渠道,适度扩大低保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实施社会救助标准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等,千方百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城市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3.62万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76.46万元,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427.8万元。按人均250元的标准资助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城市全额保障对象等人员共计51人1.28万元;按人均100元的标准资助城市低保差额保障对象等人员2234人22.34万元。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推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创业扶持补贴政策等,全力帮助城市困难群众就业创业。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8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4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2人。

各县(区)深入开展“一对一”帮扶机制,以县(区)、乡镇政府为主体确定帮扶干部,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确保纳入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困难群众有人帮、有人扶。合水县确定由23个单位的483人帮扶全县944户困难群众,通过入户走访,掌握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计划。华池县在落实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帮扶干部入户开展帮扶,至少每两个月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一次,当好脱困解困工作的宣传员、信息员和服务员。

据了解,按照庆阳市城市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行动方案时间表,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底,庆阳市全面落实脱困解困措施,使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户和就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解困脱困能力明显增强。

新闻推荐

宁县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通讯员段平)“现在党的政策好,我的生活救助保障标准不仅逐年提高,每年冬季还经常为我送来棉衣、煤等冬季生...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