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回眸 25个“最精彩”
二十五载时光飞逝,从《芜湖晚报》到《大江晚报》,从对开八版黑白印刷到纸上指端多媒体呈现,一代代晚报人日日夜夜,步履不停。这一块块浸染岁月痕迹的报纸版面,记录着一张都市报四分之一个世纪砥砺向前的成长足印。曾经的轰轰烈烈依旧余味无穷,当下的全媒转型期待华丽蝶变。让我们温故知新,砺行致远。
刊发时间:1996年9月6日-10月底
策划主题:老区大学生买不起吃饭的碗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走进金寨
当年秋天高校新生入学之际,晚报记者采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通讯《老区来的大学生买不起吃饭的碗》,这组报道反响强烈,并引发了晚报创刊后规模最大的捐款活动。这也是晚报最早的、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扶贫报道”。然而,那位自尊心强烈的金寨大学生最终婉拒了广大读者的好意,报社领导后来决定将这笔热心捐款转交当地希望工程基金会,将老区大学生系列报道引向深入,这也催生了后期策划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走进金寨”采访活动。
这次由动态新闻事件引发的采访活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视角前所未有的开拓。从老区大学生到当地希望工程建设,最后深入到采访金寨作为全国著名“将军县”在战争时代和建设时期所作的贡献,后期近十篇各逾千字的系列通讯,在芜湖和金寨两地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部分篇目被外地报纸转载,金寨县县委书记还特意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这次新闻策划活动的成功,意义也很深远。当时正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重温革命历史,寻访红军足迹,探寻贫困成因,展现发展希望的主题升华,提升了晚报报道的新闻品质,展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刊发时间:1998年7月30日- 10月底
策划主题:与青岛《生活导报》联合发起“青岛寻亲”活动
1998年6月,青岛《生活导报》两名记者来芜湖市福利院采访,他们此行是帮几位青岛人来芜湖寻亲。那几位青岛人是1954年大水时被父母遗弃后由政府遣送过去的孤儿,据悉当年芜湖市产生了1000多名孤儿,他们被分批送往外地,送往青岛的就达百名之多。晚报记者前往协助,由此引发一场大规模的两地媒体联动“青岛寻亲”活动。7月下旬,晚报两名记者顶着酷暑赶到青岛,数十位当年的芜湖孤儿和家乡记者见面,场面唏嘘。记者带回了25名孤儿的照片,芜湖100多人闻讯与晚报联系认亲。
在1998年启动这次寻亲活动,背景意蕴深长。当年长江特大洪水暴发,在防汛抗洪胜利后的10月份,“青岛寻亲团”正式来芜认亲,一幕幕热泪盈眶的认亲场景震撼人心,积压了40年的思亲之情一朝倾泻,即使是围观者亦泪眼婆娑无法自抑。18位来芜的孤儿有11人幸运的先后找到了亲人,离开芜湖前,青岛寻亲团来到报社做客,并特意精制赠送一面“如见亲人”的大红锦旗。晚报还曾联系巢湖宣城等兄弟城市新闻媒体,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的离散孤儿找到亲人。
“寻亲”话题热度一直延续了较长的时间,晚报两位采访记者称此为“流泪的采访”和“永远的感动”,可以说在当时家喻户晓,客观上提升了晚报的媒体形象。
刊发时间:1999年11月10日-12月底
策划主题:怎样做跨世纪大开放的芜湖人
中共芜湖市委当年11月9日作出决定,于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怎样做跨世纪大开放的芜湖人”大讨论活动,时间为50天左右,年底前结束。这次大讨论包括四个重点:包括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跨世纪发展中,芜湖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芜湖人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如何做到?芜湖如何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明确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芜湖当时各层面的数十位知名人物围绕“我与跨世纪的芜湖”这一主题,接受了晚报记者的专访,随后,晚报广集民智“出题”邀请读者畅所欲言,将大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大,主题继续深入,并推出了多个调查专版《想想看:我们有何不足?》《跨入新世纪 我们有何障碍》《他们为什么看好芜湖》等。
这次大讨论开展得轰轰烈烈,芜湖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打破了理想与现实的禁锢。这次大讨论对于提高芜湖人思想认识水平,塑造芜湖跨世纪形象,把芜湖建设成大开放、有魅力的皖江明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芜湖在21世纪抢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奠定了思想基础。
刊发时间:2000年5月19日- 9月30日
策划主题:万里长江大桥行
雄伟的芜湖长江大桥于2000年9月30日建成通车,这不仅是芜湖惊天动地的盛事,整个安徽新闻界也为之振奋积极行动。作为芜湖的主流媒体,晚报在一年前即动议筹谋,要在芜湖长江大桥通车之前,寻访万里长江上的每一座大桥。
2000年5月中旬,晚报记者怀揣此前多方搜集的详实资料不畏艰苦踏上征程。因为路途遥远条件有限,青海川西和云南境内的5座长江大桥不得不放弃,而是从深山峡谷中的攀枝花起步,这也是此次“万里长江大桥行”真正意义上的起点。
这是晚报首次尝试跨省跨区域采访活动,分成春秋两个阶段,用时40多天,足迹遍及沿江20个大中城市,跨过30余座长江大桥。在采访组凯旋归来不久,芜湖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组系列报道可以说是晚报为大桥通车献上的一份“厚礼”,这30余座“兄弟”大桥都留下了晚报记者坚实的脚印,它们的第一手影像和故事都永远留存在晚报的版面上不可磨灭……万里长江大桥行的意义,早已超出了采访活动的本身。
刊发时间:2001年7月9日—13日
策划主题:北京申奥特别报道
2001年7月13日,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聚焦在莫斯科,尤其是中国人的目光更是锁定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届时,角逐了近一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伊斯坦布尔将在这里进行最后的较量,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最终在这里投票产生。
7月13日在中国是激动人心的一天,也是中国人的奥运希望之火燃烧得最旺的一天。为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莫斯科投票的前后,及时报道最扣人心弦的一刻,《大江晚报》特派记者林棣飞赴莫斯科,与全国各大晚报记者一道,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滚动报道,并在现场见证了这一举国欢腾的历史时刻。这次采访活动是《大江晚报》第一次组织特派记者出国采访,也是全省唯一派出记者飞赴莫斯科采访的媒体。
刊发时间:2005年1月5日至今
策划主题:《大江晚报·金周刊》正式与读者见面
以追求完美、引领时尚,倡导全新理念,倾心服务百姓为办刊宗旨的《大江晚报·金周刊》在1月5日这一天正式亮相。这份由芜湖日报社主办的周刊,以青年和女性为阅读主体,关注和服务于每个家庭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周刊分为流行主义、人文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和江城楼市五叠,共40个版。其中,宠物、超市、哈车、妆容、靓品、电玩、逍遥、影像等版面,在江城媒体中都是首次出现。周刊刊登的火车、汽车、巴士线路及时刻表,供水供气便民服务电话、天气资讯、打折信息、年历等使用信息,成为读者居家不可缺少的好参谋。《大江晚报·金周刊》亮相后,其新颖的办刊理念、新潮的版式制作以及覆盖面广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刊发时间:2005年12月上旬-12月30日
策划主题:《大江晚报》创刊十周年系列活动
2006年是《大江晚报》创刊十周年,为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增强编读互动,《大江晚报》举办了“伟星杯”大江晚报首届“新闻奥斯卡”评选,征集“金点子”等创刊十周年系列活动。其中,“新闻奥斯卡”评选活动邀请读者投票参与,最终评选出最佳栏目、最佳版面、最佳报道、最佳策划、最佳记者、最佳编辑等奖项。征集“金点子”活动中,数百位热心读者对晚报提出了中肯意见,内容涉及到晚报的方方面面。活动获奖者还应邀来到大江晚报,与晚报负责人及部分采编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此外,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一项,12月30日,芜湖日报社在铁山宾馆隆重举行了《大江晚报》创刊十周年纪念活动。(下转T03版)
新闻推荐
12月16日,余家军(左)驾船出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的库区深处,有一座被称为“海岛”的孤岛,原来住着40多户贫困户。...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