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
□陈洁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以来,我每天都会接到一些家长的求助电话——“我的孩子不肯去上学了!”“我的孩子上课坐不住,老爱说话!”“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还经常哭!”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呢?
首先,我们要辨别,这些“问题行为”是否真的是问题。
比如,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形成纪律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动辄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而写字常常多一笔,或少一笔,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的精细度还没发育好。而初中的孩子有了自己的隐私,易情绪化,这是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特征。
家长需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只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客观、细致地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千万莫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了缺点!
其次,要树立一个信念:每一种“问题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在我接触的案例中,有的孩子上课打闹、不写作业,是因为他这样做了,老师会叫家长,爸爸妈妈就可以在一起说话了——他渴望看到父母相亲相爱的模样。
仅看到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不够的,只有看到了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才算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真正的爱。
再次,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孩子一旦真出现了问题,家长最需要做的是接纳,无条件的接纳。无论孩子做什么,怎么做,都是表达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我们要爱孩子的生命本身,而不是爱他的高分,爱他的服从。
我们要做的是相信他,真心地相信他会走出冲突,相信他有能力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要耐心陪伴孩子,等孩子平静的时候,再帮他慢慢去探索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帮他满足这种需求。
最后,完善自我!
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我们常常会迸发强烈的情绪,如愤怒、郁闷、焦虑、伤心和烦躁等,难以自控。这常常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触动了我们潜意识里的一个“按钮”。
这时候,需要调整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搞清楚自己潜意识里缺失的东西,自我完善和成长。
(作者单位:冠县教体局家教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欣)6月6日晚,冠县一市民致电12345市民热线反映,盛世华府小区有商铺使用高音喇叭推销宣传,严重影响考生休息,希望...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