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常为”的救援队长 记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朱恒顺

济宁日报 2021-05-18 09:08 大字

本报记者梁琨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从小就喜欢雷锋的朱恒顺,将这句话牢记心间,他也早已将“善小常为”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

朱恒顺是国网微山县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应急服务队队长。自小生活在微山湖边的朱恒顺继承了微山湖人民乐善好施、义字当先的优良品性,常常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不论是在湖区进行保电或抢修工作,还是在日常救援活动中,他总能救人于危难。

1990年寒冬的一个夜晚,下班回家的朱恒顺听到有人呼救,赶紧跑去查看:一名男子连人带自行车跌到了深沟中。只见男子被自行车压着,满头是血,他立即冲下深沟救人。比朱恒顺胖了一圈的伤者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他毫不犹豫将自己的秋衣撕破,拧成绳子,把伤者绑在自己背上,艰难地爬上路面,背着伤者来到医院后,才松下一口气。

1991年初秋,朱恒顺在微山县昭阳街道南庄村钓鱼时,突然听到“扑通”一声,紧接着听到有人呼叫“落水了,快救人啊!”朱恒顺闻声发现落水儿童后,一个猛子扎向落水点,把孩子托出水面,努力游到岸边。上岸后的他急忙用自己的外套将儿童裹住,将其送回家中。事后,朱恒顺才感觉到自己的大脚趾剧痛,原来是自己在奔跑时指甲盖被石子掀翻,至今朱恒顺的大拇脚趾盖都没恢复完整。

在朱恒顺身上,这样见义勇为、救助伤者的事情还有很多。1996年春,他在微山汽车站孤身斗退歹徒,救助了一名奄奄一息的被害者;1997年夏,他救助了一名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群众;2005年春,在微山县驩城袁堂塌陷坑救起了一名轻生的妇女;2018年,在微山县商业街路段抢救了一名因交通事故昏迷的儿童和一名腿部骨折的女青年……30多年来,朱恒顺的义举不胜枚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救人专业户”“朱大侠”。

生活中,他见义勇为,毫不犹豫;工作中,朱恒顺也总是将最困难、最危险的工作抢在自己肩上,以高超的救援技术、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完成保电与抢修任务。

2005年冬天,35千伏跨湖线夏高线开始架设。但就在架设到第20号杆时,线杆突然滑落到了水深3米左右的湖中。没有线杆就得停工,就算将临近的线杆运送过来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样工期就会被耽误。想到这里,朱恒顺二话没说,脱掉棉衣,跳入湖中,与岸上的同事一起,想方设法找线杆。冬季的湖水冰凉刺骨,半个小时后,线杆终于被吊了上来。而上岸后,朱恒顺并无半句多言,穿上棉衣,继续投身工作。

2013年,朱恒顺经单位推荐,参加了应急救援培训班。从那时起,朱恒顺开始接触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组织,通过努力学习,他取得了济宁红十字急救员证书、济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证书、山东户外救援证,OW国际潜水证和小型船舶快艇驾驶证。2014年,朱恒顺申请加入山东蓝天救援队,并在2017年筹建了济宁蓝天救援队。2018年3月,朱恒顺发起成立了微山湖荷都救援队。这些年来,救援队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的施救越来越多。为了确保队员专业素质,在朱恒顺的带领下,救援队不定期组织救援救护知识学习、水上救援训练、山野搜救训练,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三十多年来,朱恒顺从未改变,信念坚定、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困难群众伸出援手,在湖区传播着温暖与希望,传承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机智果敢、乐观自信的精神。

新闻推荐

人社部门巧解企业难题 搭起困难职工就业桥梁

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华允浩刘道伦日前,一场由微山人社局就业办牵头,联合济宁市海天职业培训学校、山东山矿职业培训学院、...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