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山盛开石墨花

黄山日报 2021-05-24 02:21 大字

梅梅

在古黟大地上,如果说西递、宏村如同两颗明珠发出璀璨的光芒,那么黟山石墨茶则是光芒之中散发出来的清清幽香。

黟县西北的美溪乡,群山环抱中,片片茶园生机盎然。李明智,一位本地的企业家带着我们参观他的石墨茶博物馆。茶博馆内陈列着各种原始的制茶器具,四面墙上以图文形式介绍石墨茶的制作技艺以及世人对石墨茶的评价。馆中间,一块大石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石板长约150公分,宽约80公分,青墨色。上面凿刻着石磨般的长条纹。李总介绍说:这是黟县特有的石头,名曰“黟县青”,也有人叫它“石墨青”。古人制作石墨茶,有一道重要的工序——“揉捻”,便是在这块石板上完成的。

“哦,这就是石墨茶得名的来由吧!”我觉得自己有重大发现。“不仅如此。”一袭灰色中国传统衣衫,脚下一双老布鞋的李明智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儒雅而谈,讲述着他与石墨茶的故事。他出身黟县石墨茶制作世家,是石墨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其曾祖父李逢发(1895—1957)就从事石墨茶制作。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奔腾,他南下广东打工,事业发展顺利,成为当地人羡慕的高薪族。然而,90年代,他毅然放弃在外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知道回乡创业会很辛苦,但是不回乡,他会后悔,他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茶博馆通往制茶车间的廊道两侧,悬挂着许多竹篾编制的可爱小背篓,篓口系着清一色的麻绳。这些背篓不像是为采茶工准备的,因为太小了,估计最多能装2斤鲜茶叶。我对同行的朋友说:“这个装饰挺有特色啊!”李明智微微一笑:“这些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为了给参加研学的学生们提供方便。”原来,公司还是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活动的基地,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本地、外地的学生们。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制茶过程,更深刻理解徽州的茶文化,李总特意请本地的老竹工师傅,就地取材,定制了这么多的小背篓。看着这些可爱的小背篓,孩子们兴高采烈在茶园采茶的模样跃然眼前。

在茶博馆内,我们感受到他努力创业的更深层次原因:不想让先辈们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在自己手上遗失,他要做个传承人;更不想看到家乡的落后,要让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要让自己的孩子记住“我们是黟县人”,不能把“根”忘掉!于是重拾祖辈的制茶技艺,传承优秀的茶文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多年的辛苦付出,“黟山石墨茶”不仅在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还漂洋过海走向世界。今天,黟山石墨茶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功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明智本人获“市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称号。2009年,“弋江源茶叶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一条现代化的制茶生产线正在有序转动,一个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产业正在崛起。

石墨岭是李明智祖籍所在地,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黟县时,曾留下“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的佳句。石墨岭风景秀丽,气候独特。因此,生长的鲜叶制成茶,也就有了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来自石墨岭的山泉水,烧开,冲泡杯中的石墨茶,圆紧的石墨茶颗粒便渐渐舒展开来,叶底柔软绿亮,汤色黄绿明亮,杯中溢出让人舒心愉悦的香气……

新闻推荐

解决职工后顾之忧探索用工共享模式黟县“四送一服”助企纾困稳用工

本报讯“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孩子们已经顺利入学,解决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职工的心安定了,我们也更放心了。”5月20日,黄...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