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电技术或再现《清明上河图》虹桥盛景 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安徽商报 2020-12-14 02:06 大字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日前全文发布,推进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被纳入其中。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安徽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其中,柳孜运河遗址区将在“十四五”期间进行永久性保护大棚、遗址博物馆、考古模拟体验区等一系列项目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讲好运河故事,守护家国记忆。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 2019年,《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正式印发。今年以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相继印发。安徽在内的沿线8省(市)分别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分省实施规划,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快车道”。2019年12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柳孜运河遗址区建设项目”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安徽省唯一标志性工程,同时被列入安徽省重点项目。“柳孜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个分项工程,总投资超3000万元,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近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考古专家认为柳孜运河遗址发现的石筑台体或为虹桥基座,但虹桥已被冲走或腐朽。“十四五”期间将实施的“ 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展示项目”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向观众科学诠释已消失或不便展示的文化遗产,或将让消失的虹桥“重现于世”。

濉溪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李彬介绍,柳孜运河遗址是迄今通济渠安徽段考古发掘成果最多、遗迹最丰富的大运河遗产。柳孜运河遗址现有临时性保护大棚已使用多年,四面通风,难遮风雨,目前安全等级评价为D级,虽然已进行了临时性应急抢险加固,仍不能满足长期保护展示需求。“十四五”期间,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将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投资8000万元。“所谓永久性保护大棚,类似今天的兵马俑博物馆,不仅能为遗址遮风挡雨,还将是一个遗址展示馆,融考古发掘、文化遗存保护、展示为一体,更好展现柳孜运河遗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新闻推荐

合钢三厂生活区迎来改造 将惠及千余户居民

星报讯“我在这住了快60年,选择回迁安置就是还想继续住下去,对这里的感情太深了。”合钢三厂生活区居民吴本兰此前在合钢三...

濉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濉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