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风范 惟德惟勤 记牡丹区中心医院中药师郜文起

菏泽日报 2021-06-02 09:19 大字

郜文起带队到野外采集中药标本

四十年梦想,愿当良医;四十年倾为,只为良知;四十年步履,只为初心——他就是牡丹区中心医院中药师暨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牡丹队领队郜文起(右图站立者)。

“昔日梦想成为良医,从而成就一番杏林传奇。可是,造化弄人,我却成了一名中药师,可干了就要学一行爱一行。”郜文起说。

1982年,郜文起考入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开始了为期3年的中药学学习。他说,自己祖籍牡丹区小留镇郜寺村,全家5个孩子,当时家境非常窘困。爹娘就盼着俺能上好学,也能像村里的“先生”一样,为乡亲们治病救人。“当时认为‘中医’能抓药,那‘中药’不也一个道理吗?咱哪知道,临床大夫和技术人员的区别,现在想想当时想法真的很幼稚。”

船到桥头自然直,既来之则安之。上学期间,郜文起系统地学习了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等几十门课程。他说,那时上学时,就特别喜欢跟老师到野外采集中药标本,没想到这个爱好一保持就是近四十年。

毕业后,郜文起被分配到牡丹区中心医院,先后从事过中药的保管、炮制、采购等工作。工作之余,他向同事、前辈悉心求教,查阅典籍,了解中药起源、产地、药性等。他说,那时,老百姓对中药认可度非常高,忙起来经常是中午顾不上休息,有时患者排号拿药要等到晚上九点以后。“当时,一些老先生、药师都还在世,他们临床经验丰富,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现在想想还是心存感激。”郜文起说,“只有亲尝其味,才能知其药效,避免用药过大、过度,防止危及到大众的身体健康。”

工作中,郜文起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并从一些老中医、药师们的受教中体会到“医者仁心”的内涵所在,为了了解中药的特性,“尝药”也成了他至今一直保留的“嗜好”。一次,临床中,郜文起听闻无花果叶汁能治赘疣,为了鉴定其药性和药量,郜文起进行尝试,虽然证明所传非虚,可他的皮肤却为此肿了好多天,后经医生治疗才得以好转,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善意提醒,他却有自己的认知。“虽然皮肤是疼得钻心,却也证明人们常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所言非虚,想想先人们所走的路,我更深切体会到‘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更值得我们学习、探究。”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健康人谁吃又苦又涩的中药?可郜文起未改初衷,当然中毒也是常有的事。一次,听闻半夏长得像山药豆,他尝试后咽喉疼得几天不能说话;茴茴蒜能敷治风湿关节炎,他尝试后腿部溃烂了20余天才治疗好。即便这样,像鼯鼠的粪便(五灵脂)、臭屁虫(九香虫)、蛇,就连大毒的砒霜他都尝过。“其实,在尝试前我都备好了解毒药,按现在的话叫‘预案’,并且尝后一天都呆在医院,就是避免中毒的发生。但反过来想想,不这样做,又怎么能了解药物的气味、作用呢!”

不惧风霜雨雪,只要有空他就喜欢到处走走,几十年下来,他已走遍了菏泽的湖塘地头。因为这份“痴”,郜文起几乎走遍了菏泽的田野、河堤、沟渠、荒地,发现菏泽市有近百个科、300余种的中药植物,并根据其生长环境,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合来源、历史渊源,整理出涉及这些中药植物的性、味、功能、特性、用法、用量的文本图像资料,以备临床使用。

一天,郜文起来到位于东明县焦园乡的黄河森林,按照要求去做中药植物的样地普查,看天色已晚,决定抄近路穿过一片树林,谁曾想,进入后才发现是片皂角林,真是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浑身是刺的皂角树又低,稍不留神就被扎一下,返回家时已经很晚了。这不,我身上的扎伤刚好,还有伤疤呢!”

当然,由于痴迷中药,蚊虫叮咬、荆棘扎身是司空见惯的,奇遇更是层出不穷。可是,40年下来,郜文起终于熟练掌握了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新疆贝母、湖北贝母等品种的辨识、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异同。同时,因家里床上、椅子上、茶几里、餐桌上,甚至床上、椅子上摆满了各种中药标本,家人回家后常调侃回家就像进了“羊圈”。

多年来,郜文起先后被评为菏泽市首席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卫生系统技术能手,并成为享受市政府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其培养出的中医药人才也先后在市及牡丹区中医药大赛中多次获得佳绩,他本人被称为“中药大师”“中药专家”。他却说:“如石斛,我虽然收集了近百个样品,但有些也没搞明白。人们常说‘艺无止境’,我也是刚刚迈进祖国中医药殿堂的一个新生,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理念,才能有所作为。”

文/图 记者 孟 冰

新闻推荐

中国佛汉拳,东明西李寨

西李寨村民在习练佛汉拳。佛汉拳后传第七代、西李寨村民张振军在练习磨盘拔手功。佛汉拳后传第三代宗师宋金...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