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乞讨娃 如今的“土鹅王” 庐江“泥河老鹅”创始人张先明的人生逆袭致富路
庐江有句土话:“三日不吃泥河老鹅,自疑不是庐江吃货。”作为庐江本地的金字招牌“泥河老鹅”,铁锅土灶是其最大的特色。记者近日前往庐江县泥河镇,探究“泥河老鹅”创始人张先明人生的“逆袭史”,以及他不平凡的致富路。
“两年的乞讨经历让我更懂得珍惜”
“小伍师傅,抓紧把我的那份(鹅)烧好,我还要带着去省城呢!”当天中午,庐江县泥河镇合铜公路旁的明珠老鹅馆前台,市民陈桂友焦急地催促着该店负责人张先明。
从上午8点多开始,张先明就没有停下来。“大家伙都爱吃我做的烧鹅,就冲着这份信任,我也得亲力亲为。”张先明不无感慨地说道。
1974年,张先明生于泥河镇竹元村张墩村民组,因在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老五,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张小伍”。八岁时,因家中贫困,张先明外出讨饭了两年多。
“那两年的乞讨生涯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激发了我内心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想改变人生,必须通过双手和头脑去改变。”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张先明感慨良多。
为乡亲做最好吃的“家乡味儿”
1988年,14岁的张先明就被父母送到泥河街道,师从当地名师丁志刚学习厨艺。张先明用心琢磨当地厨艺,结合老家技艺,不断提升自己。之后,上海、马鞍山等20多个省内外的大小城市饭店,都有他学习过的足迹。1997年7月,在通过合肥一家高校培训部厨师进修班学习后,张先明正式获得“安徽省土菜大厨”称号,并先后担任多个省级酒店宾馆的土菜厨师。
尽管如此,张先明心中那个最初的梦想始终未曾忘记,那就是回家乡成就自己的创业梦想。
2001年,张先明毅然回到了老家泥河镇,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饭店,主打肉圆锅子、鸡血锅子。不过由于菜肴没什么特色,饭店生意很一般。要想在激烈的餐饮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主打自己的品牌产品。当时,也因本地农民喜欢养鹅,还存在销售难的情况,他依然决定在烧鹅上做文章。
2005年,他将饭店名称改为明珠老鹅馆。综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张先明花费近万元费用,研究烧鹅配方,自己一口口地尝试,确定作料的浓淡与重轻。最终形成的独家配方,含有20多味作料,其中3种须从四川购进。
老鹅馆终于迎来了丰收季,回头客多了,省内外食客纷纷找上门来。如今,张先明的烧鹅馆每年售出烧鹅1.5万多只。
带领同行把烧鹅产业做大做强
很快,庐江本地出现了数家从事烧鹅的饭店,不过规模参差不齐,无法形成品牌效益。为了打造家乡特色美食,打响名牌产品影响力,2006年,张先明通过重重努力,其“先明土鹅王土菜世家”获得了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认定。
据介绍,为了保证口感,张先明选用的老鹅均为农村散养土鹅,手工宰杀并洗净处理,通过烧柴火的老式灶台,使用大铁锅柴火焖烧而成。老鹅馆火红的生意不仅带动了泥河老鹅的饲养业,现如今连周边的竹元、沙岗、天井、洋河等村及柯坦等镇都有农户上门送鹅。为此,张先明还于2019年开始承包了40余亩地,专门种草养鹅。
“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父老乡亲对我有恩,我得带领着大家伙一起脱贫致富。”张先明憧憬道。今后,他要继续扩大经营,走规模化、标准化道路,将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做大做强。徐梅生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峰
新闻推荐
蜿蜒曲折的清溪穿过山谷,水声潺潺;两岸青山郁郁葱葱,满目苍翠;一户户农家小院粉墙黛瓦,花朵掩映……驱车进入大别山余脉的...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