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庐古道风景好(下)
□云胜
三
义井值得骄傲之处很多
义井过去也是属于寿县的,1965年才划到长丰,有趣的是现在村里还有块地一半属于寿县一半属于长丰。
百年老校已经够令人惊叹了,但在义井,竟然还有一所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小学——杜岗小学。
由于是暑假期间,杜岗小学一片安静,一进入学校,便直接被五颜六色的花吸引了。操场边上的波斯菊正旺盛地开着,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生机和活力感,大概也只有学校才会有这样强烈的生机吧!楼梯上古色古香的学生水墨作品展现出一种历史文化感。当地很多都是姓甄和姓孟的人家,基本没有姓杜的人家,那为什么叫杜岗呢?
杜岗小学原校长甄茂胜说,这与一个叫杜师娘的江南才女有关。
清朝康熙年间,她送儿子进京赶考,路过古驿站杜岗,儿子被抓了壮丁,于是她便留在此地办私塾。后来得知儿子战死疆场,杜师娘进京面圣,康熙对其十分欣赏,下谕旨任何人去她的私塾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叩见杜师娘。后人为了纪念她就称此地为杜师娘岗。杜师娘创办的私塾薪火相传,数百年不断。
民国初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一个名叫韩淦的先生,再次在此办学,校名为寿县杜师娘岗毓英小学。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家里还保留一本父辈用过的1912年的课本。一代代教育者用心办学,一步步地努力前进,才有这令人惊叹的300多年。
一个地方,总有它的代表性标志,提到义井,当地村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那棵千年古槐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古槐树,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
怀着好奇心,沿着过去连接寿州和庐州的古驿道,一路直奔义井车王的古槐树地点,古驿道两边高大茂盛的杨树,仿佛诉说着历史。
仲夏的大槐树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绿油油的叶子一丛一丛地挤在枝头上,充满着生机,一点都不像是已经活了1600年的老树!但见到大槐树时,心里还是有点疑惑,千年的大树不应该是那种需要好多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树干、高度可达几十米的树吗?怎么我们见到的大槐树,却差不多两个人就可以抱住,差不多就两层楼高?
幸运的是,大槐树旁边就住着一位对大槐树十分了解的王兆美。老先生祖祖辈辈住在车王,大槐树也是陪伴了王兆美以及其祖祖辈辈的成长。小时候,他就经常在大槐树下玩耍,下雨时也是躲雨的好地方。
他说老槐树经历了各种灾难,树身和树梢早已经不是过去模样了。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1967年的一场大火,为了防止大火蔓延到草房子,就把老槐树的很多枝干砍掉了,大火最后把老槐树烧到就剩一个树桩,神奇的是老槐树在1968年又活了,人们不禁觉得这是棵有“神气”的老树,很多人就来老树这里祈福求愿,老槐树已然成了百姓祈福之地,满树的红丝带随风飘着,诉说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四
左店的大姓人家
让我们先来捋一捋左店的建制归属:据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定远县志》记载,当时左店属定远县积善乡;至清道光年间,属定远县西南乡陆家桥堡;民国时期,属定远县三区陆满乡、荒沛乡。1949年1月18日,定远成立县人民政府,左店属杜集区的瓦埠乡,1958年,乡改人民公社,属沛河公社、朱巷公社;1965年5月,杜集区所辖公社划归新建的长丰县管辖。
左店是2021年1月才由乡改镇的,原先道路两旁开店铺的大多是左姓人家。经历了如此之多的行政区划调整,越来越多的外姓人入住到左店后,这里已经形成了现在的三大姓氏:胡姓、左姓和黄姓。
老左东村副村主任左家友今年71岁了,说起村里的这三大姓,左家友说左姓族人现在已经没有黄姓人口多了,但是三大姓在这里世代栖居,其实早就已经互相结亲,“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在左家友拿出的这本左氏族谱上记录着,左氏族人勤劳能吃苦,于是在这片荒地上进行集市交易,把他们生产出来的剩余的果实拿到市场上去买卖,再换回其他生活用品。于是,这个集市就越来越繁荣起来。
最鼎盛时期是在1949年到1957年,牛行、猪行、粮食行、糠行、鸡鸭行及水产行接二连三地出现,随后还有小吃店、早点摊,特别是左为田的油炸早点,香脆可口,小岗左金军的手工挂面细如银丝,远乡近邻都奔着味道和手艺而去。
在左店东北部,有一个美丽精致的村庄叫淮光村,它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北,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是兴旺发光之地,故起名为淮兴,后更名为淮光村。这是一个古村落,其村民多为胡氏族人,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淮光村胡氏一世祖恒盛公后人,称之“六门胡氏家族”。
翻开胡氏家族的族谱,上面详细记录了胡氏族人的由来。胡氏祖上最为显赫的人物便是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胡大海。朱元璋刚刚起兵时,胡大海就到滁阳谒见朱元璋,被任命为前锋,继而被任为右翼元帅,以“不杀人,不掳妇女,不焚庐舍”治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深得民心。胡大海在南征北战中和胞弟大渊,从堂兄弟海、美、泉、汝、通及子侄德济、德琮等父子兄弟十数人为朱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明永乐以后,胡大海八世孙裕隆,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春二月,受封世袭指挥使,以奉先祀。裕隆生有三子,曰:恒茂、恒盛、恒昌。恒盛公为司马庄二房一世祖。
转眼到万历年间,由于朝政不纲,倭寇日逼,裕隆知大乱将作,为遗种计,命诸子分居。于是二房一世祖恒盛公迁居定远县疃水之滨的陆家桥,也就是今左店镇陆桥村。恒盛生子一,名兆圜,孙六,曾孙22人,成为当地的望族,远近称之为“六门胡”。
直至现在,二房恒盛的子嗣依然分居在长丰陆桥一带,人口2万多,也成为当地的大族。
陆桥村今天已经是陆桥社区了,因境内有一座“陆家桥”,后简称为“陆桥”。
现在去陆桥,你可能会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乡野田间一处干涸的水沟。然而在500年前,古洛河从此穿过,两岸却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今天虽没有了往日的繁荣,但是从河道两旁露出的一些碑刻和铭文上也能想象其曾经盛景。
路桥社区支部书记王志军介绍说,老陆桥原为传统集镇,自古即为“边陲小镇”,商贸较为繁荣,尤其富水季节,来往客商滞留于此,有“小小水家湖,大大陆家桥”之说。
更为神奇的是,世上河水大多自西向东、自高向低流。而古洛河的水流方向却是反的。所以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叫“三道反水截黄陵”,并且言之凿凿: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南京定都,与这条古洛河密不可分。
关于陆桥的来历,王志军书记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洛河流到了清末,因为河水湍急,原来的桥梁终于被冲毁,往来的商贾和村民甚不方便。当地的邬、戚、赵、任、霍、徐六姓出资修桥,由六个不同姓氏的人修建而成,故得名“陆家桥”。
不过,《定远县志》里还有另一个说法,这里的桥梁在明朝时称为六节桥,后讹称为陆家桥。
新闻推荐
单正华老师参加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学生,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