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振兴 托起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桂林日报 2020-11-24 09:57 大字

近年来,高铁(桂林)广西园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基础。高铁(桂林)广西园供图

正在奋发崛起中的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桂林深科技项目全貌。桂林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桂林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记者徐莹波实习生刘鑫摄

广西新桂轮橡胶有限公司前10月工业产值已达7.2亿元。图为工人正在检测轮胎。记者徐莹波实习生刘鑫摄

一家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刚刚完成设备安装,即将生产。记者徐莹波实习生刘鑫摄

初冬的桂林,乍暖还寒,正在盛开的紫荆花把城市装扮得如同童话般靓丽。近日,记者陆续走访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经开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等工业园区,以及部分工业企业,放眼看去,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园区发展朝气蓬勃,项目建设风生水起,企业实现产销两旺。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全局兴。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围绕工业振兴战略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进程中,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据统计,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实现“双回正”,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5%,较全区增速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较全区增速高2.6个百分点,较全市GDP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较2019年底提升1.2个百分点。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7%,比前三季度提升3.2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较全区增速高4.6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徐莹波实习生唐文睿通讯员刘莉

项目建设:闯关夺隘谱华章

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是自治区重大项目,其成功刷新项目报批建设的“桂林速度”,开启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新篇章,由原本单一的智能手机业务转化为智能手机、CPE、手环等业务多元化发展,并由传统的来料加工模式转化为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模式,2019年8月至今年9月,公司已累计生产智能手机1082万部,实现产值24.5亿元,其中今年9月当月产值超7亿元,创桂林单个企业单月产值历史新高。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桂林深科技项目只是近年来桂林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的缩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桂林市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成立市“双百双新”产业项目指挥部,实施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组织开展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建立工业项目代办服务机制,实现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审批效率提升242%,如坤弘量子项目实现签约后6个月投产。同时,在近两年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的31个“重中之重”项目中,工业类项目达21个,占比达67.74%。

项目建设的火热,使得工业投资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引擎”。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8.7%,较全区增速高7.6个百分点,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9.4个百分点;今年1至10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1.4%,较全区增速高13.5个百分点,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有效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市还积极发挥名城优势引进名企,如创新招商方式,通过市领导带队招商、县区主官招商、部门协作招商以及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全力推进“三企入桂”,精准引进华为、深科技、比亚迪、中国中药等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桂林。2019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并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4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6个,分别较2017—2018年两年总和增长70%、84%。如中国中药、坤弘量子、智神等一批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在2020年内相继竣工投产,形成工业经济新增量。

工业园区:奋发崛起势如虹

园区是工业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大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振兴工业插上腾飞之翼。

2019年,为加快推进工业振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高新区体制机制进行全面改革。2020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专题会,作出高新区从七星区拓展到象山区、雁山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式确立七星园、象山园、雁山园“一区三园”的发展新格局。高新区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组建了土地规划、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投融资、优化营商环境等5个重点工作专班,形成合力,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同时,扎实推进高新区授权工作,梳理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事项330项,授权事项缩减为74项。大力推动项目招大引强和落地开工,今年以来,“三企入桂”成效明显,截至10月份,引进“三企入桂”项目签约30个,签约总额328.6亿元。桂林量子信息产业园、格力(桂林)产业园、中航大飞机起落架特种轮胎项目、桂林航空航天产业园、桂林风力设备生产基地、石墨烯复合材料产业园、桂林中电科信息产业园、电科云大数据中心等总投资达782亿元的十大重点项目已全面启动,基本都已达成合作意向。据统计,1至10月,高新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工业经济在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稳定增长态势。

桂林经开区今年8月获自治区级经开区授牌。经开区聚焦工业振兴主业,将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1至10月,桂林经开区统计范围内有规上工业企业95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7%,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8%,高于全市增速16.1个百分点。恒保防护、翔兆科技、华谊智测等4家新建投产企业,已成功实现上规入统。全年预计,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增长27.9%,力争实现园区16家企业上规入统。

高铁(桂林)广西园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湘桂走廊”的枢纽,也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的主战场和桂林工业振兴“三足鼎立”的新一极。目前,高铁(桂林)广西园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今后,园区将通过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为全市工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此外,全市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如荔浦市的光电、衣架家居产业,平乐县的新型钢材产业,全州县的生态食品产业,兴安县的汽车配件、新能源产业,灌阳县、资源县的新材料、石材等产业均初具集聚规模。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市属三大园区、四个工业重点县、五个生态功能区县的“345”工业发展新格局。

“为了推进园区做强做大,近年来,市主要领导亲自指挥谋划,围绕全市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4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移动智能终端(手机)、电力装备等8大产业集群,绘制产业树,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各县(市、区)、园区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持之以恒抓产业培育壮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发展,桂林工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园区工业主战场作用突显。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桂林市进一步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优化组织架构,选强配优人员力量,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和“园区事园区办”,园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市园区土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成果丰硕,标准厂房建成面积年均增长14%以上,2020年可超10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含标准厂房建设投资)年均投入达10亿元以上;每年收储园区土地1万亩左右。积极探索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如:经开区通过重资产招商引进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高铁园通过工业和商业融合开发、PPP模式建设光达云创谷、花江智慧谷,高新区、荔浦市通过政企合作共建引进智神电子产业园、美亚迪光电科技产业园。

数字桂林:打造发展新引擎

如何让城市更智慧一些,让社会治理更高效、更精细一些,如何精准对接群众更美好的生活需求,让生活更便捷,城市更宜居,这是现代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世界全面迈入数字时代的历史大潮中,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升级版和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作出桂林经济发展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重点的战略部署。围绕这一部署,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以及各县(区、市)正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选择,也是桂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桂林市制定出台《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桂林)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全力构建“一核三区多点”的桂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布局。

在数字基础建设方面,桂林市行政村以上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今年已实现重点区域5G覆盖。投资2.7亿元建成广西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5个数字桂林基础公共平台,完成数据交换1.76亿条、视频共享35000路。已策划储备“新基建”三大领域相关项目共47项,总投资1043亿元。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桂林市全力申报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且得分获第一名。近三年全市累计实施数字桂林建设项目150余个,其中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含深科技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中电科第三十四所光通信产业园、光隆光电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产业化项目、中国长城(广西)PKS信创产业生态基地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电信业务总量、电子商务交易额等数字经济核心指标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数字经济企业两化融合指数提升至2019年的85%,规模工业企业上云率达100%。

桂林市还狠抓创新驱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如福达股份实施品质一元化管理等4项经验获认定广西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桂林南药、广陆数测获第五届“市长质量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19年以来,桂林市新增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区占比25%;新增民华科技、奥创园、城德科技孵化园3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全区占比38%;桂林三金通过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新增光隆光电、国际电线电缆等7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电力电容、福达股份、力源粮油等9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在全区占比19%。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新认定铭浩玻璃、机床电器等8家2020年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企业,在全区占比18%;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新增君泰福电气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南药股份等14家自治区绿色工厂。

服务企业:精准细致见实效

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在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的同时,桂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软件”。

近年来,桂林市持续深化完善市领导带头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深度。市领导联系服务的工业企业由2018年的36家增加到2020年的106家,其困难问题纳入每月全市“重中之重”项目推进会一并研究推动。全市领导服务工业企业工作在2019年全区绩效考评“500家重点工业企业帮扶”指标中获得全区第一。2019年以来,先后为重点工业企业解决项目报批、员工子女入学优待等各类问题329个,解决率达95%。

2019年以来,桂林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如支持工业发展18+10政策措施,形成支持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加大银行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信贷投放,2020年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90.6亿元,增长15.7%;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分别成立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市新兴产业创业创新投资基金,建立完善市级工业投融资平台,全市四大工业投融资平台共完成投资19.7亿元;加大财政支持,2019年至今,市本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工业发展的资金2亿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19年以来全市争取自治区级以上的资金支持4.4亿元。

为了提升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水平,市工信局坚持抓干部队伍建设,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19年来,该局累计组织开展工业经济运行、融资、项目策划包装等业务培训30多次、覆盖2600多人次,切实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推行全局干部包干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工业重点项目、贫困户脱贫的工作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承担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医疗物资保障组牵头角色,并先后选派33名同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成立7支党员突击队并安排“驻企特派员”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让工信干部在实践一线磨砺成长为“硬核”干部。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工信战线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振兴的战略部署,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工业振兴取得新的成绩,科学谋划好“十四五”发展,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建诤言献良策为助推桂林工业振兴贡献政协智慧 市政协关于“强化精准招商 助推工业振兴”专题协商会侧记

□本报记者孙敏“实现企业发展、工业振兴,必须要打造优质的软环境”“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高端装备制...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