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东昌人的中秋必选“节目”:做传统手工月饼 一个月饼反映出了几十年农村经济的变化

桂林日报 2020-09-29 09:54 大字

在集镇手工作坊里,前来加工月饼的村民在搓揉面团、上馅、印模。

村民叶大娘开心地端走自家定做的一大盘传统手工月饼。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周俊远张福昌文/摄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如今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各种馅料的月饼花样百出,琳琅满目。在荔浦市东昌镇集镇手工作坊,用传统手工工艺做出的月饼仍受到当地群众亲睐。

在荔浦市东昌镇,村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自做月饼过中秋节的习俗。30多年过去了,这一习俗一直都没有改变,制作传统手工月饼成了东昌人过中秋的必选“节目”。

9月27日,在东昌镇集镇手工作坊里,前来加工制作月饼的群众排起了长队。她们有的在拌馅,有的在给已做成型的月饼刷蛋黄,有的则在包馅……“我们都喜欢自己做月饼吃。年年中秋节前几天,大家都拿着各种月饼料到加工厂加工。吃着自己做的月饼,感觉特别香、特别甜。”今年30岁的东昌镇思贡村村民罗文艳,已连续多年带料前来加工月饼。每年中秋节临近的时候,是手工作坊最忙碌的时候。村民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备好馅和材料,手工作坊收取每公斤2元的加工费。

“我们每年中秋节前都自己做月饼,想用什么馅就用什么馅。自己做的材料货真价实。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在村民周大伯的记忆里,东昌镇的村民自己做月饼过中秋的习俗已有30多年了。以前是每到中秋节前,村里大伙聚在一起挨家挨户地互相帮忙做月饼,如今,集镇手工作坊开设了近10家,村民为了方便,备好面粉、猪肉、花生、芝麻、冬瓜糖、瓜子仁等,不用添加剂,花上一些加工费,就可以吃上香甜放心的月饼。

据手工作坊负责人介绍,中秋临近这段时间,作坊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7点,一天都没有停歇的时候。

东昌镇最早开始做月饼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农村的经济开始迅速恢复并发展起来。村民种的粮食不仅能供全家人吃饱,还有了剩余。物产丰富了,遇到传统的节日,东昌镇的村民便开始尝试制作些好吃的东西。据周大伯回忆,东昌镇的村民一开始也并不会做月饼,中秋都是买月饼吃。尽管那时候家里的粮食多了起来,但花钱买月饼还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于是东昌黄郎村的村民最先尝试自己做起了月饼。“其实我们也不太清楚最早做月饼是哪户人家开始的,估计是人们从制作糍粑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周大伯告诉记者。“那时候家里条件没这么好,做月饼基本就是用面粉,很少见得到猪肉的。”周大伯介绍说,随着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月饼馅也越来越丰富,从常见的豆蓉,到水果蓉、莲蓉、板栗蓉。“几十年农村经济的变化,从我们家乡做月饼的材料上就看得出来。”罗文艳笑着说。

新闻推荐

荔浦市首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本报讯(记者孙敏通讯员周俊远)近日,荔浦市首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在荔城镇挂牌成立。近年来,荔浦市荔城镇在“七彩党建”统领...

荔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荔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